智駕「王炸」組合誕生,Momenta與Uber達成戰略合作協議
一直以來,外界都知道Momenta的L2很強,是業內首屈一指的存在。但鮮為人知的是,Momenta的L4也很強,而且一出手就是大招,直接拿下與行業巨頭 Uber的戰略合作。
“Momenta即將在今年推出行業內首個前裝量產的Robotaxi方案……首批車端無人的Robotaxi預計在2025年底進入試運營”。
就在Momenta CEO曹旭東在上海車展上說出這句話的十天后,Momenta與Uber 聯合宣布,雙方正式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將自動駕駛車輛引入 Uber 平臺。
雙方將共同推進國際市場自動駕駛Robotaxi商業化落地,覆蓋美國和中國以外的國際市場。首批合作商業化落地將于 2026 年初在歐洲啟動,并配備車載安全員。
行業人士認為,Uber 之所以選擇與Momenta合作,除了看中其在L2領域巨大的市場份額,還看中了其與海內外主流車企都有深度合作。對Uber 而言,Momenta是唯一兼具“快速落地能力+跨區域適配能力”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提供方。
這也就意味著,Uber借助與Momenta的合作,可以在外海外快速實現規模化,在Robotaxi領域超越其它對手。
如果說,外界早已見識了Momenta L2那條腿的粗壯,那么這次與Uber合作,人們也小小地見識到了Momenta L4這條腿不容忽視的分量。
曹旭東從來不掩飾Momenta的雄心。
2024年10月,在太平洋汽車《變形吧汽車人》錄制現場,曹旭東連線了時任埃安總經理的古惠南。談及汽車出海,曹旭東自信地表示,Momenta不僅要做到全國都能開,而且要做到全球都能開,全球都好開。
此前,憑借“無圖”技術,Momenta打破了高精地圖的地域束縛,切實做到了全國都能開。而現在,隨著全球化戰略推進,Momenta這套解決方案還成功落地到歐洲、澳新、中東、日本等市場,在業內率先實現了“全球都能開”。
事實上,近年來,Momenta正在全球攻城略地。除了國內的上汽、廣汽、一汽、比亞迪、吉利、奇瑞、長城等主機廠,歐洲市場的奧迪、奔馳,日系三強如豐田、本田、日產,以及雷克薩斯,包括北美市場通用旗下的凱迪拉克,都與Momenta建立了合作。
根據第三方調查數據,2024年1月至10月,Momenta在城市輔助駕駛第三方智駕市場的市占率達到60.1%,領先于華為(華為 Hi 模式)、百度等。這意味著,每⾏駛10輛開啟 NOA 功能的車輛中,就有6輛車搭載了Momenta。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全球TOP 10車企中,已經有7家世界巨頭與Momenta建立了合作。行業認為,Momenta已經成為全球品牌的共同選擇。
另一個更能凸顯Momenta擴張速度之快的是成功交付量產車型數,這也是業內的關鍵指標。從2022 年起步期的1款,到2023年的8款,至2024 年快速躍升至26 款。截止2025年4月上海車展期間,Momenta累計合作量產車型已超130款。
同時,Momenta的車型搭載量也在極速擴張。曹旭東稱,Momenta第一個10萬輛搭載用了兩年時間,第二個10萬輛搭載只用半年時間,預計今年5月內將完成第三個近10萬輛搭載。
盡管Momenta在L2領域早已從黑馬成為霸主,但曹旭東的雄心遠不止于L2。
“Momenta為何選擇走L2路線,而不是L4?”
“不,Momenta一直是兩條腿走路,并沒有說先做L4,然后不做L4去做L2。”
在一次答記者問中,個性嚴謹的曹旭東及時地糾正了記者的提問。在他看來,「從L4 轉型做L2 最早、最成功的一家公司」是業內對 Momenta 的一種誤解。
曹旭東一直強調,Momenta的終極目標始終是實現規模化的L4。然而,實現L4則意味著要進行數據驅動,自動化地解決問題。Momenta測算后發現,一共需要1000億公里的數據,相當于1000萬臺乘用車跑一年的時間積累的數據。
即便國內做Robotaxi最知名的百度,其自有車隊也遠遠達不到這個規模。因此曹旭東判斷,靠自有車隊很難實現規模化的L4,只有通過量產自動駕駛,才有可能實現。
太平洋汽車獲悉,目前已有約30萬輛配備Momenta L2級別ADAS的車輛在道路上運行,而且這個數據還在快速增長。這一大規模車隊不斷積累多樣化、真實場景下的駕駛數據。相較于小規模Robotaxi試點項目,能夠更高效地支持系統訓練與優化。
除了數據問題,大眾對于 Robotaxi 安全性的包容度并不高。曹旭東直言,人類司機開出租車,1000 臺車一年可能就有一起重大或者死亡的事故。但如果 Robotaxi 的公司 1000 臺車一年有一起重大或者死亡事故的話,可能公司就要關門了。
“在少量車隊運營時,Robotaxi需達到與人類駕駛同等的安全水平可以贏得信任,但當車隊規模擴展至1萬輛乃至100萬輛時,安全門檻將攀升至人類駕駛的千倍、萬倍標準,才可以繼續讓用戶放心使用”。
在上海車展上,曹旭東對數百家媒體宣稱,Momenta有信心將安全提升至Robotaxi可規模化發展的標準。
曹旭東之所以敢作出這樣的判斷,背后是Momenta對其首創“飛輪大模型”的高度信任,通過數據驅動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歷數Momenta算法迭代史,多次行業的重要技術都首發于此:行業首個全流程數據驅動飛輪、行業首個量產基于深度學習的規劃與決策能力、行業首個量產模仿學習的一段式端到端飛輪大模型……
自從2016年成立以來,Momenta始終堅持兩條腿走路。一條腿是通過量產L2智能輔助駕駛輸出源源不斷的數據流。另一條腿是自動駕駛Robotaxi能夠反饋給量產產品技術流,基于統一的傳感器平臺,兩條腿相互協同,高效打通。
事實上,相比于行業的其它玩家,Momenta Robotaxi 的突出優勢就在于其強大的可規模化能力。這一能力源自于持續的算法迭代與學習機制,而背后的驅動來自全球規模領先的搭載Momenta L2級別駕駛輔助系統的量產車隊。與此同時,Robotaxi所采用的軟硬件平臺與Momenta現有的L2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保持一致,實現了技術通用與數據共享。
如今,Momenta的飛輪大模型通過量產車與Robotaxi的協同,構建了全球最大的動態數據池。通過L2的量產技術獲得的數據可以“喂給”L4無人駕駛;而L4的技術優化又可以反饋到L2。
這有點類似于武當派的輕功絕技梯云縱,兩條腿互相借力,從而扶搖直上。
更為重要的是,Momenta的飛輪大模型還在持續進化。
曹旭東在上海車展透露,今年下半年將推出基于強化學習的一段式端到端Momenta R6飛輪大模型。該飛輪大模型能夠在模擬的環境里探索新的駕駛行為,從自己的成功和失敗中吸取經驗,自我快速的成長,讓駕駛在安全、安心的能力上,有機會超過人甚至大幅度超過人。
在與Uber的合作講話中,曹旭東透露,Momenta已與全球領先的算力平臺及整車廠商建立了穩固合作。這意味著Momenta已經解決了自動駕駛領域最重要的算力和數據問題。至于算法,這對Momenta從來都不是問題。
通過這次合作,人們已然發現,Momenta 不只有粗壯的 L2那條腿,更有不容忽視的 L4這條腿。
以前,Momenta的兩條腿基本都在國內,而如今這兩條腿都開始邁出國門。
與Uber合作,進軍海外市場,這就意味著Momenta不得不直面Waymo乃至特斯拉Robotaxi 的競爭,不過曹旭東對比并不擔心,甚至略顯興奮。
曹旭東直言,相比于Waymo,Momenta在成本和技術方案上更有優勢。比如Momenta主要是復用量產的傳感器和量產計算設備,因此成本顯著降低。此外,Momenta的無圖方案可以快速適配不同國家的道路。
顯然,這些優勢都是Uber看好Momenta的理由。除此之外,Momenta還有一張王牌。那就是與全球各大車企的緊密合作,不論是60.1%的市占率,還130款合作量產車型,在行業內都是遙遙領先的存在。
更重要的是,Momenta的合作車企很多都是合資車企,還有一些則是海外巨頭。合作的車型不只在中國銷售,而且會推向海外市場。這意味著,當下Uber可以借助與Momenta的合作,在外海外快速實現規模化。
反觀國內外其它智駕供應方,均不具備上述優勢。要么在L2市占率太低,要么L4技術不成熟,要么成本高昂難以落地,要么因為種種因素難以進軍海外市場。綜合來看,對Uber而言,Momenta是唯一兼具“快速落地能力+跨區域適配能力”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提供方。
當然,對于Momenta來說,這次合作不僅能助其打開海外的Robotaxi市場,還有利于其加強“一個飛輪兩條腿”戰略。
曹旭東坦言,“此次攜手全球最大的出行平臺Uber,正好補全了實現全球規模化自動駕駛一塊關鍵拼圖,此次合作是我們發展進程中的重要里程碑,Momenta將把自動駕駛Robotaxi技術,高效的集成于量產車平臺上,推向全球國際市場”。
Uber CEO Dara Khosrowshahi 則表示:“我們非常高興能與 Momenta 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此次合作將 Uber 的全球出行業務與 Momenta 的 AI 驅動自動駕駛技術相結合,為全球用戶提供更加可靠且價格親民的自動駕駛出行體驗。”
由此可見,對于雙方而言,這是一個雙贏的合作。只不過與燃油車時代的合作不同,這一次,我們成為了技術輸出方,把中國技術輸出到海外市場,輸往全世界。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