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部件反壟斷罰單出爐 兩家日企被罰2.9億
【太平洋汽車網 行業頻道】8月19日下午,據彭博社報道,中國反壟斷監管部門因軸承生產商日本精工違反規定而對其罰款29億日元。這也是此次汽車行業的定價規范遭到調查以來,首家被罰的日本企業。隨即路透社報道,日本軸承制造商NTN Corp也表示,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已對該公司開罰1.192億元人民幣。
以下圖片是日本精工給東京證交所的公告及網站公告,日本精工將為違反中國《反壟斷法》支付1.7492 億元人民幣 (約29億日元),公司稱正全面配合中國國家發改委對其軸承交易的調查,如果這筆罰款對其全年財測存在任何影響,該公司將進一步披露。
12家日企罰單或超10億元
發改委本月表示,已經完成了對日本12家企業實施汽車零部件和軸承價格壟斷案的調查工作,并將依法進行處罰。至于罰單金額,有媒體稱至少12家日本零部件企業面臨的罰單總額將超過10億元。
此外據國內媒體披露,這12家企業可能分別是東海理化、普利司通、松下、奧托立夫、天合德國控股、日本精工、G.S. Electech、古河電氣、矢崎集團、電裝集團、金剛石電機及藤倉公司。
此次反壟斷涉及的零部件產品包括加熱器控制面板、轉向信號燈開關、雨刮器、電鎖、儀表盤儀器、安全氣囊、方向盤及座椅安全帶。除汽車核心動力系統之外,囊括了其他零配件的多個門類。
我國的反壟斷法允許政府對一家企業處以年營收不超過10%的罰款,配合調查的企業可以從輕處罰。
我國高端軸承產業薄弱
日本精工之所以能夠在我國形成壟斷,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國高端軸承只能依賴進口的現實。2012年我國軸承產業銷售額達1420億元人民幣,生產的主要是中低端軸承,而高端軸承則主要依靠進口。
今年1月,《中國航空報》曾刊文稱,目前,高端軸承的研發、制造與銷售基本上被美國、德國、日本和瑞典的四大軸承巨頭壟斷,文章同時指出,中國的軸承技術人才青黃不接,全國高校只有一個軸承也,每年僅提供60多名的畢業生,遠遠不能滿足需求。
日本精工簡介:
日本精工株式會社(NSK LTD.簡稱NSK)成立于1916年,是日本國內第一家設計生產軸承的廠商,也是日本第一大軸承生產企業,在中國遼寧和安徽都有生產基地。此前,日本精工在美國、歐盟、澳大利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都曾因價格壟斷被處罰。
相關文章:
石油反壟斷首案:盈鼎告中石化拒收生物柴油
//m.zhiyoubaobao.com/news/497/4976700.html
反壟斷目標如何鎖定?行業摸查加舉報
//m.zhiyoubaobao.com/news/496/4965862.html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