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賽德斯-奔馳S級轎車歷史回顧
在豪華轎車領域,梅賽德斯-奔馳S級擁有無可匹敵的王者地位:當前底盤型號W 221的S級轎車從2005年秋季上市以來,即憑借27萬輛的銷量,成為世界上最成功的豪華轎車。作為汽車工程技術潮流開創者,S級一直在續寫梅賽德斯-奔馳旗艦車型的傳奇。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長兼梅賽德斯-奔馳汽車集團總裁蔡澈博士(Dieter Zetsche)表示:“S級是全球市場領先者,它的成功得益于創新技術、一流的舒適性和開創性的安全系統。因此,梅賽德斯-奔馳的旗艦車型S級被視為汽車研發領域的先鋒。”。
梅賽德斯-奔馳S級220,W187系列 (1951-1954)
· 擁有注冊專利的錐形銷安全鎖——可防止車門在事故中彈開
· 暖風鼓風機
· 前輪雙鼓式制動器
作為世界上歷史最為悠久的豪華轎車,S級轎車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的上世紀五十年代。自誕生之日起,S級轎車即成為汽車研發領域的先行者,無論社會如何變遷,時代如何更迭,S級始終傲視群雄,占據全球豪華車市場的領導地位。現在,就讓我們穿越六十年時空隧道,重溫S級在汽車工業發展史上鑄就的一個又一個創舉……
1947年生產的奔馳170車型被公認為是現代奔馳車的鼻祖,它不僅是戰后奔馳開發的第一批車型,更揭開了奔馳中大型車的歷史發展的序幕。在1951年4月舉辦的第一屆法蘭克福國際車展上,梅賽德斯-奔馳公司的前身戴姆勒-奔馳隆重推出了第一代S級轎車220車型,這兩款極具代表性的全新車型定義了戰后十數年S級轎車的發展方向,并標志著S級輝煌時代的開始。220是以170 S為基礎研發的車型,并在外觀上卻進行了現代化的改進,大燈被整合到特別改進的前翼子板之中,以彰顯獨一無二的貴族氣魄。此外,為了匹配更高的輸出功率,220車型的前輪安裝了雙領蹄制動器。
220和300車型都裝配了排量為2.2升的全新頂置凸輪軸式六缸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可達80馬力(59千瓦)。第一代S級轎車的首席設計師Fritz Nallinger在1951年的報告中表示:“全新奔馳六缸發動機運用了最近減震技術,并大型橡膠襯墊安裝于底盤中,從而在實現出色動力的同時,最大程度上保證了車輛乘坐的舒適性;這是一款可以在任何轉速下都能夠低噪聲運轉并且沒有震動的發動機,不僅適用于任何場合,而且能夠提供客戶令人愉悅的駕駛旅程。”全新一代S級于去年登錄中國市場,其中搭載3.5升六缸發動機的S 350及S 400更是受到了一致青睞。
第一代S級在于1951年7月開始批量生產。誕生后不久,即因其突出的安全性能,和高大莊重的外觀形象,倍受當時各界名流的青睞。與170 S車型一樣,220車型提供三個車身版本:轎車、A型敞篷車和B型敞篷車。兩個敞篷車版本定位于高級運動旅行車,取代了170 S車型的相應敞篷車版本。后者已于1951年11月停產。除了上述車身版本之外,在1952年8月至1953年5月之間奔馳還一共制造了41輛敞篷式旅行車作為警用專車。另外,220車型的底盤也成為許多專用車型的底盤首選。例如,在德國波鴻,8輛采用220底盤的救護車在1952年走下了生產線;汽車改裝公司Binz也以220車型的底盤為基礎,在1952年10月至1954年7月之間制造了30多輛帶無線電設備的警用專車。
轎跑車
1953年11月,為了進一步強調運動特性,A型敞篷車采用了略帶曲面的(而不是平直的)前窗玻璃。在一些著名公眾人物不斷堅持下,轎跑車從1953年12月起出現在220的車型系列中。無論是價格和生產數量,轎跑車都成為了最高級別的220車型。在技術和造型方面,轎跑車則是基于A型敞篷車開發的全新車型;從1954年4月起,A型敞篷車和轎跑車都裝配了更加強勁和更高壓縮比的85馬力(63千瓦)發動機。而這款發動機也成為隨后投產的220 a車型的標準裝備。
在最后一輛B型敞篷車于1953年在辛德爾芬根工廠下線之后,220轎車于1954年5月停產。而轎跑車和A型敞篷車的生產分別一直延續到1955年7月和8月。“作為梅賽德斯-奔馳S級轎車的開山鼻祖,220車型成為世界汽車工業中首個將出眾的安全性能、激情的跑車氣質、優越的舒適性及尊貴性完美結合的豪華車”,德國著名汽車雜志AMS在1951年第23期雜志上對220車型在全球汽車發展史上的突出地位做出了肯定。德國《ADAC-Motorwelt》也寫道:“從總體上來看,不僅220車型的操控性遠遠超過了平均水平,而且我們大膽地認為世界上只有極少數車型具有像220車型那樣的完美操縱性。”
梅賽德斯-奔馳S級220 a、219、220 S和220 SE,W180/105/128系列(1954-1959)
· 承載式車身設計
· 前懸副車架
· 低重心的單鉸接點擺動橋
· “渦輪冷卻”的制動鼓
· “Hydrak”自動液壓離合器(從1957年起提供)
1954年3月,戴姆勒-奔馳推出了新款220車型,總體設計上更具現代化。其中,搭載六缸發動機的220 a(或稱W 180系列車型)采用了承載式車身設計,并且在造型設計方面與1953年推出的180車型可謂一脈相承,而其略微不同的車展比例設計則賦予整車無可置疑的優雅氣質。
220 a的軸距較前一代S級增加了170毫米,其中70毫米擴大了后排座椅的腿部空間,另外100毫米擴展了車身前端長度,從而為六缸發動機提供必要的安裝空間。發動機罩從散熱器格柵兩側向下,幾乎延伸到保險杠,空氣進口位于標準配置的霧燈后面。與以往車型不同的是,220 a的前轉向信號燈被安裝于兩側翼子板的鍍鉻殼體之中。
更強操控性
“高速行車時的操控安全性絕對是新款220車型最突出的特性之一”,德國著名汽車雜志AMS曾經評論道,“即使在最糟糕的路面上,220車型也具有精確的車輪定位,它甚至能夠從容地高速通過最棘手的彎道,無需任何特別的轉向校正,也沒有任何側向傾斜。此外,220車型改進型的六缸發動機性能卓越且運轉平穩,只有在怠速時才能察覺到輕微震動。”
220 a的前懸掛和副車架設計來自180車型,后懸架則采用了全新設計。發動機方面,220 a采用了其前身W 187系列車型的六缸發動機,但進行了很多改進:更大的壓縮比;敏銳的凸輪軸,且更大的化油器,發動機功率也提高到了85馬力(63千瓦)。與此同時,220 a制動系統亦進行了顯著改進。220 a的四個車輪都裝有帶“渦輪增壓冷卻”裝置的鼓式剎車系統。而從1955年9月起,制動助力裝置開始成為S級轎車的標準配置。
在220 a面世兩年后,第一次采用“浮筒式”車身設計的219和220 S車型于1956年3月問世。全新的“浮筒式”車身提供更多車內空間、更好的外部視野、以及前所未有的舒適性。邊框式車架以及半體式車身的結合使車輛擁有更佳的車身硬度,而且減輕了車身重量,在顯著提升安全性的同時,保證了更高的燃油經濟性。作為220 a的繼任者,220 S采用了帶兩個多級式化油器的六缸發動機,輸出功率提升到100馬力(74千瓦)。除了安裝在副車架前端的支座上,發動機在后部也增加了兩個附加支撐點。從外觀來看,220 S與其前身在外飾上也略有不同:前翼子板和車門的卷邊增添了鍍鉻裝飾。220 S的A型和C型敞篷車于1956年7月開始生產;轎跑車版本于1956年10月開始生產。
與220 S同時推出的另一款車型是219。這個編號為W 105系列的車型在一定程度上結合了190和220 a兩款車型的優勢,并以其極高的性價比成為最受客戶青睞的六缸發動機車型之一。219的發動機來自220 a車型,行駛系統、從A柱向后的車身以及裝備都來自190車型。因為六缸發動機在前端需要更長的安裝空間,所以219的前端設計相對較長,而后端則相對短小。因此,219車型的軸距和總長度小于220 S車型,但大于190車型。
眾多改進
隨著大眾需求的轉變,汽車工程師們需要通過一系列的改進,讓車輛擁有更高的性價比,以激起更多客戶的購買欲望。在這一思路的引領下,幾乎所有的梅賽德斯-奔馳車型在1957年8月都進行了改進。兩款浮筒式六缸車型都裝配了更加強勁的發動機,由于壓縮比提高到了8.7:1,219車型的發動機功率提高了5馬力(3.7千瓦),220 S車型的發動機功率提高了6馬力(4.4千瓦)。內飾與前保險杠也都進行了改進。牌照支架擁有新的固定裝置以及側面固定點。220 S后保險杠也采用了這些附加固定點,前保險杠則采用了在轎跑車和敞篷車中常見的加大型設計。另外,與四缸車型一致,牌照照明燈整合到后保險杠兩端,以便能夠順利安裝新推行的大號車牌照。
然而,最顯著的創新就是“Hydrak”液壓自動離合器的推出。作為這兩款車型的選裝配備,“Hydrak”系統融合了用于起動的液壓離合器、用于換檔時接合和分離的傳統單盤干式離合器、以及超越液壓離合器的單向離合器。德國著名汽車雜志AMS認為,“Hydrak”是完美的液壓自動離合器,簡約、安全,且性能極為出色。
1958年9月,奔馳推出了搭載新款六缸發動機的220 SE,并從同年11月開始交付使用。英國的《跑車》為此寫道:“德語單詞‘Fabelhaft’的意思是‘神話般的’,只有這個單詞才能概括新款220車型的所有特征。220系列車型實現了只有極少數汽車制造商才能能夠達到的標準。”220 SE車型也包括A型敞篷車、C型敞篷車、以及轎跑車版本,這些版本于1958年10月首次亮相。底盤編號為W 128系列的220 SE搭載了改進的六缸汽油直噴發動機,不僅將功率增加為115馬力(85千瓦),而且降低了油耗。盡管220 SE在短短10個月的生產期內,僅僅生產了1,974輛,但它卻成為了W 128系列中最特別的車型。德國著名汽車雜志AMS評論說:“220 SE對油門踏板的響應是如此敏捷,讓我們能享受到通常只有在大排量汽車才有的駕駛體驗??紤]到其低噪聲和低油耗的特性,220 SE無疑在豪華車市場中樹立了新的標桿。”
到1959年8月,采用浮筒式車身的六缸發動機車型在5年半的生產期間共交付了111,035輛,在汽車尚未如今天普及的五十年代,充分說明了當時客戶對這一代S級轎車的癡迷和認可。“浮筒式”車身設計自此也成為了后繼車型乃至其他奔馳豪華轎車的標志。即使在50年后的今天,這些車型依然是令收藏者愛不釋手的珍品。
梅賽德斯-奔馳S級220b、220Sb、220SEb、230S、300SE和300 SEL,W 111/112系列 (1959-1968)
· 具有前部和后部吸能潰縮區的剛性安全乘客艙
· 軟包墊方向盤,去除內側銳邊
· 具有兩個安全鎖銷的錐形銷安全門鎖
· 盤式制動器(從1962年起220 S/SE、300 SE)
· 三點式安全帶
· 四速自動變速器(從1961年起提供)
· 空氣懸架(300 SE)
· 可提供長軸距版本(300 SE)
1959年8月,戴姆勒-奔馳宣布對原有乘用車進行徹底改進。在“力爭打造細分市場全新六缸發動機”口號的推動下,三款以W 111為底盤編號的全新車型:W 111系列的220 b、220 Sb和220 SEb隨之相繼問世。除了在具體配置上各有差異之外,三款新車型的發動機也不盡相同。1961年2月,優雅的220 SEb轎跑車面世,而220 SEb的敞篷車版車型也于1961年9月向世人揭開了神秘的面紗。
這一代車型擁有非常寬敞和優雅的車身造型,并包括一個獨特的設計元素,從而讓這一整代梅賽德斯-奔馳車型至今依然聞名于世。20世紀50年代堪稱美國汽車的鼎盛時期,受到美國文化的影響,這一代車型采用了帶有“尾鰭”的車身設計,不僅時尚張揚,也更加與眾不同,因此又被人們稱為“尾鰭式”轎車。在公眾眼中,這一代車型猶如老林中的一股清泉,給奔馳品牌注入了更多現代感和新鮮魅力。
與同時代車型不同的是,這一代轎車在追求時尚外形設計的同時,亦為豪華汽車樹立了被動安全的全新標準。1955年在法國發生了致使80人喪生的勒芒賽車事件,自此,梅賽德斯-奔馳前瞻性地開始著手研究既能保護乘客又能保護行人的全新安全技術。通過早期對福特汽車方向盤的尖角設計觀察,研究小組在汽車安全之父比拉•巴恩伊的領導下開始提出被動安全的概念。很快一連串的安全概念相繼誕生:剛性安全乘客艙、側面撞擊保護、車身前后的緩沖潰縮區……這些我們今天看來是理所當然的安全配置,在1959年,只有一款車具備這些特性,那就是梅賽德斯-奔馳220車型。這是世界上第一輛真正擁有被動安全標準的汽車,同時也進一步確立了梅賽德斯-奔馳在世界汽車工業中的絕對領導地位。
內飾設計也對安全防護性能進行了優先考慮,如帶軟包襯墊的儀表板、碰撞防護墊包裹的方向盤、以及首次應用的錐形銷安全門鎖,所有這些都會在發生事故時對車內乘員起到至關重要的防護作用。自1962年起,梅賽德斯-奔馳開始著手改進220車型的制動系統,盤式制動器、制動助力器和雙回路制動系統都成為這一時期標志性安全創造,并為汽車的主動安全發展指明了道路。
單從外觀來看,220 Sb和220 SEb的外觀完全相同,而220 b與兩款姊妹車型220 Sb和220 SEb有諸多不同之處。220 Sb和220 SEb在散熱器格柵兩側均安裝了鍍鉻裝飾條,并在前窗玻璃的前面安裝了鍍鉻進氣格柵,同時車輪也點綴了鍍鉻飾件,以提升車輛整體的時尚感。此外,220 Sb和220 SEb轎車在后窗玻璃上均安裝了鍍鉻裝飾條,并采用了更大的尾燈、以及附加保險杠報警器。另外,尾鰭的末端和上部邊緣都嵌有裝飾條。
英國《汽車》雜志絲毫不掩飾對220 車型的贊美之詞:“總體而言,220 卓越的性能無疑得益于梅賽德斯-奔馳百折不撓的開拓精神和在汽車研發領域的豐富經驗。220可以搭載5名駕乘者,并擁有寬裕的行李儲存空間,世界上只有極少數轎車能夠與220 之相媲美。”
久經考驗的發動機
這一代車型的發動機與前身車型大體相同,只在一些地方進行了改進,采用了改良型的氣門操縱連桿和更大錐度的凸輪軸。在裝配兩個化油器之后,220 b轎車的發動機可以輸出95馬力(70千瓦)的功率,而220 Sb轎車的發動機額定功率則被擴充至110馬力(81千瓦)。220 SEb采用了具有直通進氣管的直噴發動機,能夠產生比前來那個款車型更為強勁的動力輸出,其最大功率達到120馬力(88千瓦)。
這一代車型的懸掛系統較前身車型進行了些許改造,在保留之前推出的副車架設計的基礎上,對副車架的造型進行了改良,使其可以發揮更好的功效。通過對后懸掛的調整,車軸的負載能夠均勻分配到兩個驅動輪之上。此外,前后輪的減震器被安裝在外側,不僅可以提供更加有效的減震效果,而且提高了維修便利性。
“Hydrak”液壓自動離合器
在數年精心研發和測試之后,從1962年初開始,220轎車的車主可以選裝配有“Hydrak”液壓自動離合器的自動變速箱。這款自動變速器最初僅僅應用于220 SEb車型,并于隨后作為220 b和220 Sb的選裝配件推向市場。相比較其他離合裝置,液壓離合器能夠有效減少發動機運轉時的功率損失,提升發動機工作效率,同時降低油耗。
新款頂級車型
1961年8月,底盤編號為W112的300 SE轎車問世,迅即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作為那個時代豪華車的代表佳作,300 SE車型在外觀和技術設計方面主要借鑒了220 SEb車型的技術優勢,同時也把諸多技術發明鐫刻下屬于自己的印記。一年后,轎跑車和敞篷車版的300 SE也相繼面世。300 SE不僅采用了四速自動變速器以及同樣新開發的動力轉向裝置之外,還在全球率先標準配備了空氣懸架系統,從而實現了卓越運動性和一流舒適感之間的完美平衡。300 SE在制動器上也進行了創新,成為第一款裝配雙回路制動系統和前后輪盤式制動器的梅賽德斯-奔馳量產汽車。
正像德國著名汽車雜志AMS所說的那樣:“300 SE是梅賽德斯-奔馳轎車一個時代的代表,它將各種技術精華融為一身,在世界上很少有汽車能像在300 SE轎車一樣,讓客戶的旅行如此舒適和安全。”
300 d車型的3.0升直噴發動機采用了輕合金缸體以及壓入式氣缸套,重量因此減輕了大約40公斤。與前身車型一樣,混合氣制備是通過配備博世雙柱噴射泵的定時進氣多管噴射裝置得以實現。同時,發動機的壓縮比得到進一步提升,使得發動機功率從160馬力(118千瓦)增至170馬力(125千瓦)。1958年12月,300 d開始裝配空調系統,使其成為梅賽德斯-奔馳第一臺配備空調的汽車。
300 SE的車身與220 SEb幾乎完全相同,只是選用了更多鍍鉻飾件:從300 SE大燈到尾燈的側面卷邊均采用了鍍鉻裝飾條;前后輪拱周圍、及車門之下也都鑲嵌了鍍鉻裝飾。“300 SE”的標識被整合到C柱裝飾嵌條之中,以彰顯該車的至尊地位。當然,客戶也可以選擇不裝配飾件的300 SE轎車。
加長版面世
1963年3月的日內瓦車展上,梅賽德斯-奔馳推出了加長版的300 SE轎車,較之基本型300 SE軸距加長了100毫米。增加的空間完全用于擴大后排座椅的腿部空間和車后門的入口寬度。加長版300 SE可以選裝隔板和電動隔屏。1965年7月至8月,采用“尾鰭”車身的2.2升和3.0升車型相繼停產,作為這一代S級轎車的最后一款車型,230 S取代220 b扛起繼續引領世界豪華車發展的旗幟。230 S在原有發動機的基礎上將輸出功率提升10馬力,從而達到120馬力(88千瓦)的最大功率;同時,液壓空氣平衡彈簧取代了后軸之前使用的螺旋彈簧,以確保車身高度無論載荷大小始終保持不變。
梅賽德斯-奔馳S級250S -300 SEL 6.3,W 108/109系列 (1965-1972)
· 安全轉向系統包含帶碰撞緩沖器的方向盤和伸縮式轉向柱(從1967年起)
· 后橋油氣平衡彈簧
· 提供8缸發動機(從1967年起)
1965年8月,奔馳推出了由Paul Bracq設計的新一代旗艦車型,250 S、250 SE和300 SE。簡潔的線條回歸了奔馳的經典設計,使車輛內斂而優雅的外觀至今依然散發魅力。改進的2.5升發動機在之前2.2升發動機的基礎上加大了缸徑和沖程。同時,曲軸安裝在7個軸承上,水冷式機油散熱器確保降低潤滑系統的熱負荷。在直噴發動機車型中,六柱塞泵取代了雙柱塞泵。安裝在后橋液壓空氣平衡彈簧,取代了常見的螺旋彈簧,使車輛無論載荷多少,車身都能保持恒定的高度。德國著名汽車雜志AMS評論道:“輕松安靜的駕乘體驗、高速行車時卓越的操控性和安全性、奢華精致的內飾、以及對品質和設計的極致專注,使250 SE進入世界最佳豪華轎車之列。”
1966年3月,300 SEL成為該車型系列的新成員。相比同系其他車型,300 SEL的軸距加長了100毫米,從而擴大了后排腿部空間和后側車門的入口寬度。與前身車型一樣,新款300 SEL將空氣懸架作為標準配置,并采用了獨立的底盤編號:W 109。
兩款特別版本
1966和1967年,300 SEL的兩款特別版本在辛德爾芬根生產,這兩款特別版本沒有批量生產,而是專門為梵蒂岡開發。1966年6月,奔馳制造了一輛常規軸距的后部活頂乘用車,與量產轎車的區別在于這款車只有一個后排座椅,其特別的折疊式軟車頂可以從車身后部延展至后側車門的前端。一年以后,1967年5月,兩輛相同的六座轎車面世,該款六座轎車擁有加長了650毫米的地板總成,改進了后側車門,并配有兩個折疊式后排座椅,是繼梅賽德斯-奔馳600之外梵蒂岡教皇使用過的另一款座駕。
1968年初,250 SE和300 SE停產,同時,兩款后繼車型280 S和280 SE于1968年1月開始上市。新款280 S和280 SE車型搭載了新開發的2.8升6缸發動機,并提供化油器和汽油直噴式兩個版本供消費者選擇。運用化油器技術的6缸發動機可輸出140馬力(103千瓦)的最大功率,而直噴式6缸發動機的輸出功率則達到160馬力(118千瓦)。從1968年1月起,170馬力(125千瓦)的增強型直噴發動機因其出色的動力表現開始應用于280 SL車型,同時也取代了之前一直應用的3.0升輕合金發動機被安置在300 SEL車型上。
梅賽德斯-奔馳300 SEL 6.3橫空出世
1968年3月,梅賽德斯-奔馳再攀新高,推出了頂級車型300 SEL 6.3。該車采用了梅賽德斯-奔馳600的8缸發動機和自動變速器,從而達到了當時頂級跑車所具備的強勁動力。德國著名專業汽車雜志《汽車與運動》評論說:“我們曾經從嚴格保密的第一批300 SEL 6.3中,提取了一輛還沒有安裝‘6.3’排量標識的汽車。當性能卓越的300 SEL 6.3在路面上飛馳時,許多保時捷 911和保時捷911 S的駕駛者由此產生了困惑:這些通常認為自己是‘高速公路王者’的人們突然發現,如今已經被高貴而文雅的梅賽德斯-奔馳遠遠地甩在后面。這讓他們無所適從,甚至產生了想要退掉自己汽車的欲望。”
因為之前沒有宣布任何消息,300 SEL 6.3在日內瓦車展的首次亮相即引發了強大的轟動效應。在外形上,300 SEL 6.3的最顯著的特點在于采用了更寬的輪胎、雙鹵素大燈以及輔助遠光燈組。發動機的功率達到了250馬力(184千瓦),而51千克·米(500牛頓·米)的強大扭矩使300 SEL 6.3從0到100公里/小時的加速時間僅需8秒,最高車速更達225公里/小時,成為當時世界上車速最快的量產型轎車。
1969年秋季,300 SEL 3.5取代了配備2.8升6缸發動機的300 SEL。300 SEL 3.5搭載了全新的200馬力(147千瓦)3.5升“小型”V8發動機。此外,梅賽德斯-奔馳還專為北美市場設計了更加強勁的4.5升發動機,從1971年5月起應用于280 SE 4.5、280 SEL 4.5和300 SEL 4.5的出口車型中。
自1965年6月的梅賽德斯-奔馳600 Pullman防彈車以后,戴姆勒-奔馳再沒有生產過其他類型的防彈車;但是,鑒于德國政府機構對開發此類車型的強烈要求,特別是1970年一些外交官在拉丁美洲遭到襲擊之后,外交部急需要一款特殊車輛為外交使團的長官們的保駕護航,并由此促成了280 SEL 3.5防彈車型的誕生。1971年,280 SEL 3.5防彈車型開始生產。盡管它是一款沒有投放市場的特殊車型,但卻得到了政府的歡迎,并在1年半的時間內共交付28輛280 SEL 3.5防彈車,以用于前西德外交團使用。
從1965年開始,W 108/109系列車型在7年間共生產383,341輛。1972年9月,在取得大獲成功后,W 108/109系列車型正式停產,其繼承則是首次命名為S級轎車的W 116系列。
梅賽德斯-奔馳S級,W116系列(1972 – 1980)
· 首次正式命名“S級”
· 燃油箱位于后橋之上,使其在碰撞時得以保護
· 安全內飾(具有四輪輻安全方向盤)
· 安全車門把手
· 采用防污措施的側窗
· 采用防污設計的尾燈
· 來自C111試驗車的雙橫臂式前懸架
· 第一款豪華級柴油機轎車(300 SD)
1972年是梅賽德斯-奔馳S級發展史上一個里程碑式的年代。伴隨著詹妮絲•喬普琳高亢嘹亮的歌聲,梅賽德斯-奔馳史上最重要的車型——內部編號為W116系列的280 S、280 SE和350 SE轎車正式上市,并首次被官方正式命名為“梅賽德斯-奔馳S級轎車”。自此,S級開啟了豪華轎車的新篇章。在喬普琳的經典歌曲《梅賽德斯-奔馳》之后,風靡全球的老鷹樂隊也推出了至今膾炙人口的《加州旅館》,梅賽德斯-奔馳的名字在歌曲中同樣成為了“夢想”的代名詞。歷經幾十年的磨練,梅賽德斯-奔馳S級轎車已成為普羅大眾心中的終極夢想座駕,時刻散發出如磁鐵般無可抗拒的魅力。
280 S和280 SE車型搭載了雙頂置凸輪軸的6缸發動機。六個月后,功率更為強勁的4.5升V8 發動機走下生產線,并被配置在450 SL和450 SLC車型上。與此同時,梅賽德斯-奔馳發布了450 SEL車型,在前身車型的基礎上軸距加長了100毫米,以增加后排腿部空間。自1973年11月起,350 SE的長軸距車型開始發售,車型名稱為350 SEL。德國著名汽車雜志AMS絲毫不掩飾對350 SE車型的高度贊美:“350SE不僅讓您擁有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更重要的是它能滿足您對一部座駕的所有愿望:卓越的主動安全和防撞擊性、完美的車身設計、出色的舒適性、大容量的油箱、輕松的駕乘體驗和典范性的純手工工藝。每一項性能都是如此卓越,它們證明了——這是世界上最完美的轎車。”
繼350 SEL之后,280 SE的長軸距車型——280 SEL也于1974年4月起上市。
S級轎車在底盤設計和制造上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進展。有零偏距轉動和防俯沖控制裝置的雙橫臂式前懸掛系統首次作為標準配置出現在S級轎車上。這項極具創新性的技術最初在C 111試驗車上進行測試,并最終通過了驗證。它的應用讓S級轎車的操控性得到進一步提升。
在安全方面,這一代S級轎車融匯了多項創新科技,其中包括全球首款量產的ABS防抱死制動系統、四輻式安全方向盤、防碰撞油箱、安全車門把手、以及防污設計的側窗和尾燈。
更高安全性
在被動安全方面,S級轎車亦處于汽車科技的最前沿。首次融入350 SL車型的各種安全設計功能被完整地應用于S級轎車。例如,燃油箱不再位于車尾,而是被安置于后橋上,使其在發生交通事故時得到保護;對于內飾而言,帶加厚襯墊的儀表盤、操作流暢的開關和變速桿、帶減震裝置和寬襯凸飾的四輻式安全方向盤能夠為乘客提供最大保護。與前身車型相比,S級轎車最重大的改進是更加堅固安全的車廂,它采用了更堅固的車頂梁設計、高強度剛性車頂和立柱以及更堅固的車門。通過對車輛前后形變度的調整,還能顯著改進前后緩沖潰縮區對碰撞后產生能量的吸收效果。
A柱上專用的擋風板可確保轎車具有良好的視野。當下雨時,它還可以作為雨水流淌的通道,使得側窗玻璃即使在惡劣天氣下也能始終保持清潔如新。其它安全設計還包括可為側方車輛或行人提供更好警示作用的與車身折角吻合的轉向指示燈;以及防污設計的條紋狀大型尾燈,該尾燈的設計亦以不同的方式體現在后幾代的車型中。
梅賽德斯-奔馳 450 SEL 6.9
1975年5月,梅賽德斯-奔馳發布了該系列的全新頂級車型——450 SEL 6.9,它也是梅賽德斯-奔馳300 SEL 6.3車型的真正繼承者。強勁有力的6.9升V8發動機由梅賽德斯-奔馳極為成功的6.3升發動機研發而來,實現了高達286馬力(210千瓦)的功率輸出和549牛·米的最大扭矩,最高時速可達230公里/時,其6.9升的排量也是迄今為止排量最大的量產型德國乘用車。帶自平衡功能的液壓氣動懸掛系統首次應用于梅賽德斯-奔馳乘用車,確保了最佳的駕乘舒適性。中控鎖、空調系統和大燈清潔系統等在當時非常先進的設備也作為標準配置出現在該車中。此外,450SEL6.9具有超凡的操控性能。英國《Car》雜志對此發表評論說:“擁有這樣車速和車重的轎車必定具備不俗的道路行駛穩定性和操控性,而450SEL在任何方面都沒有令人失望,從發夾彎道到3字彎道,完全得心應手:懸掛系統能適應路面凹凸導致的顛簸;變速箱極為平滑順暢,而且操控起來極為便捷;伺服式助力轉向系統亦凸顯了車輛柔和的轉向響應能力。”
除了“450 SEL”字樣、更寬的輪胎、和更為扁平的排氣管造型外,450 SEL 6.9與該系列其他姊妹基本相同,人們從外觀上并不能看到該車“6.9”的排量數字,這對于那些希望低調的紳士來說無疑是理想的選擇。盡管450 SEL 6.9車型的價格比350 SE高出一倍還多,但該車一經亮相即備受追捧,人們往往要等上18個月才能開上這款由德國生產的最為強勁的豪華車。在四年半的生產時間內,梅賽德斯-奔馳共生產了7,380輛450 SEL 6.9車型。
1975年11月至1976年2月期間,梅賽德斯-奔馳對2.8、3.5和4.5升燃油噴射發動機上配備的燃油直噴系統進行了改進,使之符合目前在絕大部分歐洲國家更為嚴格的排放標準。它棄用了博世的電控D-Jetronic燃油噴射系統,改用全新研發的博世機械控制式K-Jetronic燃油噴射系統。對于所有三款發動機的改造均順利得以實現,代價僅僅是功率輸出上的輕微損失。同時,2.8和3.5升發動機的壓縮比也略微有所降低。為便于維護,還對兩款V8發動機的無觸點式晶體管點火裝置和液壓閥間隙補償裝置進行了修改。
和2.8升噴射式發動機一樣,化油器式發動機中的壓縮比也有所降低,同樣也造成了輸出功率的輕微減少。兩年后,即從1978年4月開始,梅賽德斯-奔馳再次將三款搭載噴射式發動機的車型的功率輸出恢復至最初水平。與化油器版本相比,2.8升噴射式發動機的壓縮比被提升至原值,而且梅賽德斯-奔馳還主要通過對排氣系統進行改進,實現了兩款V8發動機之前的功率輸出。
1978年秋季,梅賽德斯-奔馳在W 116系列S級轎車上推出了全球獨一無二、極具突破性意義的技術創新——防抱死制動系統(ABS),從而避免車輛在緊急剎車時方向失控與車輪側滑現象的發生,大幅提升了車輛安全性能。防抱死制動系統(ABS)是梅賽德斯-奔馳和博世攜手研發的技術結晶,為汽車主動安全做出了卓越貢獻。盡管今天看來,ABS系統已經是司空見慣的常規配置,但在當時,ABS剛一上市即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梅賽德斯-奔馳W 116 系列的防彈車車型對“安全性”進行了別樣詮釋?;谠诜缽椳?80 SEL 3.5研發過程中所累積的經驗,W116系列的防護安全設計得以大幅提升。梅賽德斯-奔馳為眾多歐洲及其他國家的國家機構提供了292輛8缸防彈車車型,包括350 SE、350 SEL、 450 SE 和 450 SEL.
這一代S級系列的繼任者——W 126 車型于1979年9月在法蘭克福國際車展上亮相,但W116系列并沒有立即停止生產,而是在1980年4-9月期間逐步退出。這一系列共生產了473,035輛,最后一輛從辛德芬根(Sindelfingen)工廠下線的是300 SD。
梅賽德斯奔馳S級W 126系列(1979-1991)
· 新型安全概念,全球率先達到不對稱前端碰撞(斜向碰撞)標準的量產轎車
· 全球率先為量產轎車使用駕駛員安全氣囊和安全帶收緊器(1981年起提供)
· 前排乘客安全氣囊(從1987年起提供)
· 后排座椅三點式安全帶
· 自動鎖止式差速器
· 加速防滑控制系統(ASR)(從1985年起提供)
1979年9月,戴姆勒-奔馳在法蘭克福國際車及配件展上推出了新一代S級轎車。W 126系列最初由7個車型組成:有四款發動機(從2.8升115 kW/156馬力的6缸化油器發動機,到5.0升176 kW/240馬力的燃油直噴式V8輕結構合金發動機)以及另外兩款—普通版及加長版的車型。加長版車型的軸距增加了140毫米,使后排腿部空間及后門入口寬度得到明顯改善。
除了乘坐舒適度和安全性得到提升,此系列車型的研發重點是降低能源消耗。輕量化的車身材料以及符合空氣動力學原理的輕質車身結構(cd= 0.36,而W 116系列cd= 0.41),使新S級轎車比其前身車型能節省10%的油耗。以前的兩個8缸發動機被兩個帶輕合金曲軸箱的大排量發動機替代。5.0升發動機取代了4.5升鑄鐵發動機,其動力單元來自于450 SLC 5.0。而3.8升輕合金發動機則由3.5升V8鑄鐵發動機開發而來,不僅動力輸出大幅提高,而且由于其輕質化的缸體材質,實現了更高的燃油經濟性。
該車系的車身設計融入了最先進的安全研究成果。得益于全新的設計理念,乘客車廂能夠抵御時速55公里下發生的正面撞擊,而W 126系列轎車也由此成為全球第一款達到正面撞擊抵御標準的轎車。在W 126系列推出兩年后,梅賽德斯-奔馳S級轎車率先應用駕駛員安全氣囊,并在1985年的車型改進組件中增加了前排乘客安全氣囊,成為汽車安全設計領域的又一開創。
安全氣囊的發明源于一次有驚無險的事故。1952 年,美國工程師赫特里克在一次駕車中,為了躲避一個障礙物,立即猛打方向盤并緊急制動。同時,他和妻子都本能地伸出手臂,來保護當時正在前排中央座位上的女兒。雖然有驚無險,這位自學成才工程師卻從中受到啟發。他想必須有一種保護裝置,在緊急制動或是碰撞時能代替手臂去保護前沖的駕乘人員。他利用兩個星期的時間設計出了一種汽車緩沖安全裝置,其原理是在發動機罩下裝一個盛滿壓縮空氣的儲氣筒,當汽車受到正面碰撞時,慣性沖擊力促使一個滑動重塊向前移動,從而推動儲氣筒向隱藏在方向盤中央以及儀表板旁的空氣袋快速充氣,從而可以使車中人員減少傷害。
1953年8月18日,赫特里克獲得了美國國家專利局辦法的“汽車緩沖安全裝置”的專利證書,這就是安全氣囊的雛形。在這個設計的基礎上,梅賽德斯-奔馳經過幾十年的不斷改進和完善,使其成功運用在S級轎車上。梅賽德斯-奔馳亦成為世界上第一家能夠提供安全氣囊和安全帶收緊裝置的汽車廠商。
此外,梅賽德斯-奔馳還在這一代S級轎車首次摒棄了傳統的保險杠,轉而采用了大型的塑料涂層的保險杠設計,從而實現了保險杠與車身前部及后部側圍完美融合。車身兩側的寬闊且橫向布置的塑料防護板被安放在輪拱之間、與保險杠同高的位置上,使車身前后及側圍在視覺上渾然一體。
車型系列中納入轎跑車
1981年秋季法蘭克福國際汽車及配件展上,W126家族系列產品中新添了一款優雅的8缸發動機轎跑車。其兩款全面改進的V8發動機均運用了最新的“梅賽德斯-奔馳能源理念”---旨在減少燃料消耗和有害氣體排放。除了改進了壓縮比,還改良了凸輪軸的氣門正時功能,空氣噴射閥和電子怠速控制。改良了氣門正時的凸輪軸使發動機在較低的轉速下即可實現最大扭矩。改進后的3.8升發動機,縮小了缸徑,增大了沖程,不僅更加節油,發動機性能也得到進一步提升。能源理念推出四年后,公司實施了全面的車型改進方案,1985年9月,再次在法蘭克福國際車展上推出了全新升級后的S級轎車。在視覺方面進行了適度調整,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保險杠和側面防護造型變化,輪轂也從14英寸調整至15英寸。此外,S級裝配更大的制動盤,以提升安全性能。
兩款新設計的6缸發動機取代了使用多年的2.8升M 110發動機?;推靼姹炯尤肓?.6升燃油直噴發動機,而同步開發的3.0升發動機成為了M 110噴射版本的繼任者。新品中還包括4.2升的V8發動機,它增大了3.8升發動機的缸徑,并裝配于S級轎車、SEC轎跑車和SL車型上。 5.0升發動機新配備了電子點火系統和博世電控機械“KE Jetronic”噴射系統之后,輸出功率達到180千瓦(245馬力)。
5.6升排量
此車系的發動機中最引人注目的創新就是5.6升8缸發動機,該款發動機是通過增加了5.0升V8發動機的沖程而開發出來的,輸出功率可達200千瓦(272馬力)。如果需要,還有高壓縮發動機版本可供選用,雖然該款發動機未能整合閉環排放控制系統,但強大的動力輸出可達221千瓦(300馬力)。即使沒有催化轉換器,這款發動機也能滿足歐洲經濟委員會(ECE)規定的排放標準,由此它還被稱為ECE發動機。配備有這種發動機的車型 560 SEL和560 SEC 是梅賽德斯-奔馳當時生產的動力最強勁的量產車型。
1985年,三元催化轉換器首次面世,它有效地降低了廢氣中的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及氮的氧化物的含量。而搭載了三元催化轉換器的S級轎車也因此成為有最先進的尾氣處理技術的豪華轎車。改進后的車型---除了ECE版本的560 SEL和560 SEC - - 均可根據客戶需求而配置帶三元催化轉換器的閉環排放控制系統,從而成為“催化轉換器改良版本”的車型。從1986年9月開始,閉環催化轉換器成了所有梅賽德斯-奔馳汽油發動機轎車的標準配置,其改良版也在三年后投入使用。
改進后的S級轎車在后軸的設計方面做了一些細節調整,從而降低了發動機噪音,提高乘坐舒適度。W126系列S級轎車在降噪方面的成果從德國著名汽車雜志AMS的評論中可見一斑:“即便是6缸發動機 ,幾乎都聽不到任何機械噪音。梅賽德斯工程師為降低風噪而做出的努力讓人震撼。”此外,W 126系列當時裝配的是15英寸的車輪及加強的的制動裝置。作為560 SEL和560 SEC的標準配置的輕合金車輪在設計上有所更新,并成為緊湊型轎車和中檔轎車系列的選配項目。
其他改進
W126系列升級版車型在其它造型方面的改進不僅在設計風格上更新穎,而且還進行了技術整合。通過降低側圍高度,進一步減少前軸舉升力,改進了后軸氣流狀況。這也有利于在高速運行中進一步強化方向穩定性和抓地力,對于新款頂級車型560 SEL的性能來說,這無疑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影響因素。
車身兩側的橫向防護板設計更為平滑,而不再采用溝槽設計。和保險杠系統一樣,側面橫向防護板的高度也隨之降低。由于5.6升車型將215/65 VR 15英寸寬輪胎作為標準配置,與其低功率的同系車型不同之處在于,該車型的前圍和擋泥板邊緣在外形上進行了改進,從而使前輪外側留出必要的間隙。
1987年9月,S級轎車推出了高性能的V8發動機。壓縮比均提高到了10:1,其它附加措施也使各車型性能提高6-10%。在帶有催化轉換器的車型中,其性能提高更為明顯:通過優化尾氣控制設備,設計師成功地使功率損耗大幅度降低。該5.6升的V8 ECE版本發動機停產后,沒有再推出更新版本。作為增加動力輸出的舉措,加裝催化器的改良版本,現在也能達到221千瓦(300馬力)的動力輸出能力。
在1988年9月巴黎車展上,該車型系列進一步拓展,引入了W 126系列中的560 SE車型,從而進一步拓展了5.6升車型發動機的配置。
與W 116系列一樣,8缸W 126車型也有防彈車車型。該車型的防護設計方面做了進一步完善,經過縝密研發的該車型共生產了1,465輛。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兩款500 SEL車型,軸距都加長了200毫米,車頂提高了30毫米。第一輛500SEL車型于1983年1月首次投放生產,成為了公司停車場的又一道亮麗風景線。第二輛受梵蒂岡教皇委托而單獨定制,并于1985年8月交付給教皇約翰·保羅二世。
在1991年3月日內瓦車展上, 8款 W 140系列轎車作為W 126系列的繼任者亮相車展。盡管新車型在車展后一個月就投入生產,但用于出口的W126系列還是繼續生產了一段時間。大多數車型于1991年8月至10月底停產,最后幾輛防彈車車型直到1992年4月才下線。在整個12年的生產期內,梅賽德斯-奔馳共交付了81,8036輛S級轎車,這使得W126成為梅賽德斯-奔馳歷史上最成功的豪華轎車之一。
梅賽德斯奔馳S級W 140系列(1991- 1998)
· 電控車輛穩定行駛系統(ESP®)(從1995年起提供)
· 制動輔助系統BAS(從1996年起)
· 自適應減震系統(ADS)(從1991年起提供)
· 高度自動調節式安全帶系統
· 側面安全氣囊(從1995年起)
· 第一款裝配12缸發動機的量產梅賽德斯-奔馳轎車
1991年3月,新一代S級轎車(W140系列)在日內瓦車展上首次亮相。車身設計融入了典型的傳統梅賽德斯-奔馳造型風格要素,將統一的設計元素融入了轎車系列車型中。猶如R 129系列SL車型一樣,,具有代表性的散熱器格柵在傳統外形設計保持不變的基礎上進行了全新的造型詮釋。這一典型的主題變化被稱為“集成散熱器”,散熱器鍍鉻框架有所變窄,散熱器外殼與發動機蓋有機的成為一體。此外,這也是奔馳的星徽標志首次不再置于散熱器格柵的頂部位置,而是位于發動機罩稍微靠后的地方。新一代S級轎車的整體設計目標是要實現高度的空氣動力學效果,同時又最大限度地保證日常實用性。
與W126系列前身系列車型以及幾代梅賽德斯-奔馳高級系列車型一樣,新一代S級轎車普通版亦推出了長軸距車型,軸距加長100毫米以增加后排腿部空間。在發動機方面,在起初面世的四款車型中,只有5.0升V8 四氣門M119型發動機為大家所熟知。中檔W 124系列500 E車型中,采用的發動機是Einheitsdeckmotor(標準發動機)---4.2升和5.0升采用相同的曲軸箱---并且采用了博世完全電子化控制的“LH Jetronic”噴射系統,該系統采用的是熱線式空氣流量傳感器進行控制。其它三款發動機均為新開發的發動機產品:比如,5.0升發動機單元,4.2升4氣門V8發動機是基于4.2升2氣門發動機設計的,6缸直列3.2升排量發動機是基于兩年前推出的3.0升4氣門發動機單元設計的。需要注意的一個有趣的細節是,與過去的情形不同,3.2升和4.2升型號車型名稱并不準確反映發動機的排量。而是為了統一,才選擇了300 SE / SEL 和400 SE/SEL。
12缸發動機
全新設計6.0升V12發動機是梅賽德斯-奔馳為轎車批量生產的第一款12缸發動機,是當時動力最強勁的乘用車發動機之一,其額定功率輸出達300千瓦(408馬力),峰值扭矩達580牛米,并在1600轉/分鐘時,即可實現高達500牛米的強勁扭矩。與6缸發動機及兩個V8發動機一樣,12缸發動機還配備了4氣門技術、可變進氣凸輪軸和帶熱式空氣流量傳感器的電子噴射系統。對于所有發動機而言,都高度強調了減少尾氣排放和降低燃油消耗。新款完全電子點火系統可根據300點火節點計算最優的點火點,調節每個氣缸的點火點時間,減小各種情形下敲缸的可能性。M 120是當時世界上唯一一款帶有氣缸選擇調節防止敲缸控制的12缸發動機,而10:1的高壓縮比使發動機實現最佳的燃油消耗成為可能。
發動機和驅動管理也是全新設計的。所有的控制模塊通過一個共同的數據通道均可實現相互之間的通訊。這意味著控件單元在共同發揮作用。催化轉換器可迅速升溫,比如在發動機冷啟動時,在濕滑的路面行駛中發生斷電的情況下,加速防滑控制ASR和新款發動機的摩擦扭矩控制保持了操作穩定性。
V12發動機提供了世界上最大的乘用車催化轉換器裝置。其容量達7升,可避免催化轉化器消耗過多燃油,保證了長期穩定性。有了雙層和三層絕緣排氣歧管的創新概念,加上雙壁管,陶瓷催化轉換器--- 嵌入了絕緣膨脹墊- 在很短的時間就能達到最佳的運行溫度。
環境兼容性
除了優化和減少廢氣排放外,W 140系列還包括了一些其它細節設計,使其成為環境兼容性的先驅,引領了無CFC(氟氯化碳)的汽車時代,確立了新的回收利用標準。所使用的塑料部件不僅可回收利用和明確識別,而且在很大程度采用了再生塑料進行制造。 1992年,W 140系列獲得了美國環境保護署頒發的“平流層臭氧保護獎”。
除了減少燃油消耗,優化環境相容性,W 140系列的開發特別強調了將提高舒適性和安全性,從而達到完美。在這方面,精心的設計和傳動裝置的協調發揮了重要作用。新開發的雙橫臂式前懸掛重點加強了安裝在副車架上的負載應用,從而進一步降低了噪音對車內乘員的影響。后懸掛是從其它轎車系列的多連桿獨立懸掛系統中衍生的設計,對車輪位置進行了根本性的修訂,并根據S級轎車的特殊要求進行了修訂。考慮到更大的縱向和橫向力,對鏈接也重新進行了的幾何設計。特別令人感興趣的是上鏈接的交叉設計,允許車橋的空間在較長的控制臂下能保持在最小限度。
在主動安全方面,W 140系列S級轎車以其極其出色的直線穩定型而著稱,甚至在不平的路面,其側風低靈敏度、精確的轉向響應以及操縱性,相對不受載質量大小的影響。8缸和12缸車型的制動系統是一項革命性的創新。通過將更多的制動力分配到后輪,改善了制動系統效能衰退阻力,減小了前輪制動器的磨損。
駕乘舒適度高
W 140系列的駕乘舒適度再次明顯得到了改善。任何輪胎可能會傳遞到乘客單元的噪音和振動均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起步和制動時的頓挫感也減至最小,轉彎滾動或在不平路面滾動穩定,使來自路面的顛簸幾乎感覺不到。速度控制轉向系統成了8缸和12缸車型的標準配置,減少了駕駛員在低速行車時所需的轉向力。
在前身車型系列中,安全性一直采用了高標準來要求。在新款車型中,又采用了許多措施,進一步改善了安全性。例如,新的車身結構在各類安全事故中可以提供更安全的保護措施。同時,在細節設計上也充分考慮了減少危險點的潛在影響,為駕乘人員提供了附加了保護措施。
梅賽德斯-奔馳首次在轎車中裝配隔音玻璃,不僅提高了駕乘舒適性,使玻璃對熱量和外部噪音具有更好的隔離效果,同時避免了車窗凝霧或結冰帶來的安全隱患。美國《Road & Track》在對梅賽德斯-奔馳S500長軸距車型的評論中寫道:“在70英里的速度測試中,500 SEL是我們體驗過的最安靜車型--- 噪音僅有64分貝。靜謐的車廂配置的是雙層玻璃車窗,窗格之間密封有除濕裝置……它可以防止起霧,并且能吸收噪音。”
還有另外兩個設計細節值得一提---折疊外后視鏡和可伸縮導桿,以幫助扭轉---在空間較小、視野不開闊的情形下為駕駛人員提供了額外幫助。電動外后視鏡可以折疊,在空間較小的情形下操縱時,可以通過位于中央控制臺的中心定位開關來調整其位置,這個開關還可用來調整后視鏡的正確角度。倒車時,為了幫助駕駛人員判斷車輛與障礙物之間的距離,左、右后翼子板集成了兩個可伸縮導桿。選擇倒車檔后兩秒鐘,氣動65毫米長的鍍鉻導桿會自動沿垂直方向伸展,選擇另外一個檔位后8秒鐘,導桿會再次縮回。
與300 SE一樣,第二款新車型300 SE 2.8采用了帶4氣門技術直列6缸布局---這也是M 104發動機家族的成員之一。新開發的2.8升版本也適時應用到了W 124系列產品中,并且配備了微處理器控制的直接噴射系統,其中的熱式空氣流量傳感器被熱膜空氣流量傳感器所代替。除了兩款新車型外,裝配了修訂后的發動機的8缸和12缸車型版本也在巴黎車展中亮相。三款發動機均能在滿載的情況下達到最佳的燃-氣混合濃度,功率輸出略有損失,但在排放量方面卻帶來了好處。
德國著名汽車雜志AMS對梅賽德斯-奔馳300 SE轎車的評論甚高:“新款S級轎車的外形尺寸及重量可能會讓人產生顧慮。但事實上,當你一駕駛它的時候,這些都不是問題。相反,令人驚訝的是在狹窄曲折的公路上行駛時,其表現出來的異常輕盈簡單的操控性。”
1993年6月, 該車型與其它轎車系列車型進行了統一化設計,將“S”字樣放在三位數號碼之前,而且字母后綴“E”,“D”,“L”被省略了。例如,500 SE變成了S 500,并根據新的命名系統,600 SEL更名為S 600長軸距。從此,行李箱處只注明車型級別和發動機排量,而不標注車身版本(普通或長軸距版)---大家仔細看就不難察覺。最顯著的變化是重新設計了4.2升和6缸機車型。使用數字采取了四舍五入法,統一到百位,以提高整體形象的統一性,所使用的數字與實際排量對應。因此,300 SE車型變成了S 320(僅為舉例)。除了這些純粹的形式上的變化外,兩款3.2升車型也得益于多項技術改進。W 124中檔系列中,老款發動機被更新后1992年10月已投入使用的新版本所取代,現在還體現了可變諧振進氣歧管及帶有熱膜空氣流量傳感器的直接噴射系統等特征。這些改進增強了扭矩,意味著最大動力輸出和最大扭矩均可以在較低的發動機轉速下達到。另外,減少了摩擦損失,燃油消耗量也減少了7.5%,整體性能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謹慎改進
在1994年3月的日內瓦汽車展上,經過謹慎改進的S級轎車驚艷亮相。一系列的細節改進,使得該車型在視覺上顯得更輕巧、比例更勻稱,更具動態外觀特征---即使外部尺寸保持不變。這一效果是通過明顯調整保險杠下部及側圍的“內壓件”、通過圓滑的飾邊對這些表面部位進行橫向細分而取得的。通過改進大燈和散熱器保護格柵的設計,這一效果得到了強化。改進后的大燈,帶有優化可變焦點反射器,從而增加了60%的光源輸出,近光燈罩不再用中央橫桿與遠光燈罩隔離開來,從而增加了幅寬。前轉向指示燈,通過增加無色玻璃燈罩,更突顯了幅寬效果。6缸和8缸機車型也進行了新的設計,散熱器格柵更細了,中央帶有通風口。V12車型也推出了特別版,采用了鍍鉻橫向葉片,鍍鉻框架也加寬了。尾部的改進也是S級轎車整體形象和諧美觀的一個重要因素。例如,行李箱下部連接件半徑采用了與轎跑車車型相同的造型。尾燈裝飾帶加寬了,外形與新款車型尾燈雙色設計匹配在一起。這有助于拉平后備箱高度,使后部看上去有整體感,顯得更寬、更低。
從1995年5月開始,超聲波倒車輔助PARKTRONIC系統就作為選配應用。系統發射的超聲波信號可以被所遇到的任何障礙物所反射,然后電子控制單元可計算出車輛與障礙物之間的距離。超聲波信號的發射器和接收器集成到了前后保險桿上的組合傳感器中。但絲毫不會減弱保險杠的保護作用。 從1995年開始,PARKTRONIC一直是V12車型的標準配置。同時,在所有的S級豪華轎車中停止使用后翼子板上的導桿。
改進發動機
1994年該車型改進措施的導入從根本上影響到了設計,8缸和12缸車型在1995年9月進行了多項技術改進。S 600轎車裝配了全新的帶變矩鎖止離合器的五速自動變速器---該變速器1995年5月以來一直裝配在S600 轎跑車上---現在取代了轎車上帶液壓控制的四速變速箱。這一技術奇跡的核心是電子傳動控制單元,它可以迅速而自動地適應各種駕駛情形中的換擋操作,不斷與發動機電子管理系統進行數據交換。除了這些開拓創新,新的自動變速箱相比具有可比性的五速變速箱而言,設計也更緊湊,更輕巧。為了進一步改進燃油消耗,減少發動機有害排放物,還進行了多項設計改進。兩款V8發動機采用了改進后的曲軸,優化閥門控制系統,輕質活塞,各氣缸專用點火線圈和改進后的Motronic ME1.0型發動機電子管理系統,其中集成了熱膜空氣流量傳感器,取代了熱式空氣流量傳感器。V12發動機的設計改良較少,只是對點火線圈和發動機電子管理系統布置有所影響。由于對發動機進行了各種改進,并導入了新的自動變速箱,V8和V12車型的油耗可平均降低7%,而功率輸出不受絲毫損失,廢氣排放量降低了40%以上。 1995年9月,還導入了ESP ®電控車輛穩定行駛系統,作為所有裝配8缸發動機的S級車型之選裝項,這一系統通過傳感器控制的制動干預,自動應對一時產生的不穩定性,幫助駕駛人員自動糾正駕駛操縱中的偏差,從而強化了主動安全控制。
美國高速公路安全保障機構的研究結果表明,如果汽車配備了ESP®系統,能有效減少43%的各種嚴重交通事故,減少56%的非兩車相撞交通事故,減少77%-80%的翻車事故。
那時,ESP ®在梅賽德斯-奔馳兩款12缸車型均作為標準配置對待。從一開始,這一系統作為S 420和S 500車型的選裝配置。從1996年12月開始,訂購自動變速箱車型時,所有車型中都配備了ESP ®。這對保障汽車安全和駕乘人員安全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除了上述車型細化改良方案外,在1995年9月法蘭克福國際汽車及配件展上,還推出了新款的S級轎車: S 600長軸距Pullman。此前,德國《Auto, Motor und Sport》1991年7月關于S 600 長軸距轎車就已經評價極高:“像這樣的外形尺寸設計,使得內部空間十分寬敞……讓人感覺像是坐在一個‘移動的客廳’中……當之無愧地堪稱世界上最好的豪華轎車。”如今這款S600長軸距Pullman是一款更新的加長官用轎車,這款特別制造的車型長6213毫米,比S 600長軸距還要長整整1米。采用了特殊的保護技術,并沿襲了梅賽德斯-奔馳長期的優良傳統。加長型使得后排乘客可以從中受益,舒適的座椅可以相向布局,并可以在需要時通過玻璃隔斷與駕駛員區域分離開來。W 140系列 Pullman轎車在S 500和S 600中也有其位置,而且無需鎧裝。兩個變體車型首臺均在1996年8月生產。
根據傳統做法,普通的的5座S級轎車也有防彈車型 --- 可選裝5.0升V8或6.0升V12發動機。兩種防彈車型均在1992年2月開始生產,也就是W140系列投產后的一年時間。
進一步改進
1996年6月,S級轎車經歷了進一步的改進。帶變矩鎖止離合器的五速自動變速器和發動機電子管理系統也可用于6缸車型---在S 280車型上為選裝項,其它所有型號均為標準配置。同時,ASR加速防滑控制系統也成為了6缸車型基本設備的一個組成部分。其它值得一提的創新項目包括:所有車型為司機和前排乘客提供了標準配置的側安全氣囊,通過乘客座椅傳感器操作前排乘客氣囊,“智能”雨水傳感器前擋風玻璃上的噴量控制雨刷間隔時間,后備箱增加了行李網,前排乘客擱腳空間。氙氣大燈帶有大燈清潔系統和動態大燈調整裝置,為可作為選裝裝置。1996年6月時,S級轎車外部設計改動不大。比較明顯的改動是磨光可分離車身部件,以前采用的是對比色,現在噴涂的色調和車輛一致。
從1996年12月開始,S 280和S 320自動變速器車型還配備了ESP ®。同時,還首次在全球范圍推出另一個主動安全領域的創新成果:BAS制動輔助系統。從1996年12月開始,該系統在所有R 129和W 140車型中均為標準配置。據統計,在緊急情況下有90%的汽車駕駛員踩剎車時缺乏果斷,制動輔助系統正是針對這一情況而設計。它可以從駕駛員踩制動踏板的速度中探測到車輛行駛中遇到的情況,當駕駛員在緊急情況下迅速踩制動踏板,但踩踏力又不足時,此系統便會在不到1秒的時間內把制動力增至最大,縮短緊急制動情況下的剎車距離。
教皇專用轎車
1997年3月,W 140系列又推出了新款車型:長軸距S 500 landaulet,是專為教皇約翰保羅二世定制的。該款小型車采用了電動液壓裝置操作的軟頂,人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坐在中央寶座上的教皇。該款車還配備了兩個服務員用折疊座椅。
1998年9月,在巴黎車展上,6款W220系列S級轎車與公眾見面,在7年半之后取代了W 140系列。此時,在辛德芬根工廠生產的140個車型停產,只有防彈版和Pullman轎車在繼續生產。 截止1998年9月,W140系列轎車共生產了406,532臺,其中28,101臺裝配的是柴油發動機。
面向21世紀的梅賽德斯-奔馳S級 W 220 系列 (1998 - 2005)
· 后排座椅安全帶收緊器和安全帶拉力限制器
· 兒童座椅自動識別系統
· 車窗安全氣囊
· 預防性安全系統PRE-SAFE®(從2002年起)
· DISTRONIC限距控制系統(從1998年起提供)
· 自動氣缸關斷(S 500/S 600)
· KEYLESS-GO無鑰匙啟動系統(從1998年起提供)
· AIRMATIC空氣懸架及自適應減震系統
· COMAND駕駛員管理及數據系統
· 主動式車身控制懸架
· 主動式座椅通風(從1998年起提供)
· 復式氙氣大燈及動態光束射程控制和大燈洗滌器(從2002年起提供)
在1998年9月巴黎車展上,梅賽德斯-奔馳發布了以W 220 為編號的6款S級轎車,時隔七年半之后,再次延續了W 140系列車型的輝煌。與前輩車型相比,W 220 系列給人的直觀印象是更為精致,設計師們匪夷所思地將相同的空間和外觀體驗與更為修長的車身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出色的設計讓S級轎車當之無愧地再次成為整個汽車行業設計潮流的引領者。亮相之初,全新S級轎車即向公眾展示了三十多項創新技術成果,其中包括限距智能巡航自動控制系統、帶交通報警功能的導航系統以及氣缸自動關閉技術。2002年,梅賽德斯-奔馳推出了全球首創的PRE-SAFE®預防性安全系統,并將其率先裝備到S轎車上,使S級轎車成為世界首款智能型轎車,從而開啟了世界汽車工業的新紀元。如今,這項劃時代的技術發明已經成為包括S級在內的梅賽德斯-奔馳幾乎全系車型的標準配置。
在W 220系列1998年剛上市之際,現任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梅賽德斯-奔馳汽車集團總裁蔡澈博士曾表示:“W 220完美傳承了梅賽德斯-奔馳百年品牌精髓和技術積淀,充分激發了人們對于梅賽德斯-奔馳理性和感性的思維聯系。它延續了沉穩大氣的外觀、極致優雅的設計與協調的駕駛感受。憑借舒適性和安全性方面的獨特優勢,W 220進一步印證了S級轎車在世界汽車工業中無可置疑的領導地位。”
梅賽德斯-奔馳W 220系列轎車推出時,最初提供有兩種車型和三款發動機型號供客戶選擇??蛻艏瓤梢赃x擇短軸距(2965毫米)版S級,也可以選擇長軸距(3085毫米)的車型。每種車型均配備三種不同型號的發動機。例如,S 320搭載了3.2升V6發動機(165千瓦/224 馬力);S 430的V8發動級可以輸出高達205千瓦(279馬力)的強勁動力;而該系列頂級車型S 500上裝備的V8發動機則可以實現225千瓦(306馬力)的最大功率,這在當時絕對堪稱令人驚訝的動力表現。由于采用三氣門和雙火花塞點火技術,三款發動機均可提供極佳的燃燒效率,并對減少廢氣排放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
不遺余力的環保使命
20世紀的最后十年注定是一個不平凡的時代,由海灣戰爭引起的第三次世界性石油危機和第一屆世界地球峰會的盛大召開進一步提升了全球對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氣體排放方面的呼聲。梅賽德斯-奔馳不失時機地對原來的S級轎車全面更新,使W 220車型成為倡導環保理念的先鋒。
W 220應用了全新研發的氣缸自動關閉技術,能夠在需要時關閉暫時不用的氣缸,從而大幅降低油耗,同時,氣缸關閉技術不會對發動機的順暢運轉、扭矩輸出和安靜性產生任何影響。從數據上,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氣缸關閉技術的優越性,當發動機在部分負荷工作狀況下(如遇到交通堵塞、或在高速公路上穩定行駛時),S 500的8缸發動機可以暫時關閉其中的四缸,從而使車輛平均油耗降低約7%,實現了更大的燃油經濟性。當然,根據行駛環境的不同,氣缸關閉技術在節油方面的效果也不盡相同:如車輛以120 公里/小時的速度勻速行駛時,油耗可減少約13%;而以90 公里/小時的速度勻速行駛時,油耗可降低達15%。
除了氣缸關閉技術,此時的梅賽德斯-奔馳W 220車型還標配帶兩種駕駛模式5速自動變速箱。由于采用液力變矩鎖止離合器及先進的輕質設計,自動變速箱能夠有效降低油耗,并對S級轎車整體燃油經濟性的提升做出了重大貢獻。
毫無疑問,梅賽德斯-奔馳W 220轎車在幾乎汽車設計的所有領域都取得了重大突破。由于采用了輕量化車身設計,W 220轎車的車重與前輩車型相比減輕了300多千克;而遙遙領先的空氣動力學設計更讓S級轎車實現了0.27的超低風阻系數,不僅降低了油耗,同時增加車輛的靈活性和操控感。與前任車型相比,W 220轎車可節省多達 12-17%的燃油消耗,成為業界節能環保的先鋒。
盡管擁有更輕的車身,但W 220系列的設計師們在安全方面傾注了無微不至的關注,想方設法進一步優化對車輛乘員的保護。W 220的所有車型均標配了A柱一直延伸到C柱的車窗安全氣簾,車門側安全氣囊也作為標準配備旨在降低車身發生側面碰撞事故時乘員受傷的危險。W 220系列轎車標配的其它安全創新成果還包括安全帶拉力收緊裝置、二級迸發式安全氣囊、以及兒童座椅自動識別系統。
舒適駕乘和靈活操控的全新定義
“你可以像操縱一款緊湊型轎車那樣駕駛重達兩噸的W 220”,這是德國著名汽車雜志AMS在1998年對S級轎車做出的評價。憑借主動車身控制系統、電子控制空氣懸架系統和駕駛室管理及數據系統,第八代梅賽德斯-奔馳S級轎車將舒適駕乘和靈活操控推向又一巔峰。在1999年日內瓦車展上,W 220轎跑車型——CL豪華跑車首次在全球亮相。新車首次搭載了梅賽德斯-奔馳極具創新意義的車身懸掛技術——主動車身控制系統(ABC),從而將卓越的運動操控性和一流的乘坐舒適性完美融合。2002年后,主動車身控制系統開始成為S 600車型的標準配置,并一直沿用至今。
作為如今新一代S級轎車的重要配置之一,帶自適應減震系統的AIRMATIC空氣懸掛也最早出現在第八代S級轎車中。這項在當時處于絕對世界領先水平的技術創新能夠根據路況、負荷或駕駛風格等情況,自動對減震器進行調節,從而保證S級轎車更高水平的靈活性和彎道操控感,并提供車主舒適愉悅的駕駛感受。此外,車輛還配有全新研發而成的四連桿前懸掛系統和ESP ®電控車輛穩定行駛系統。從1999年起,S級轎車開始配備帶限距控制功能的智能自動巡航系統、豪華通風座椅、帶自動按摩功能的多仿形座椅,一應俱全的舒適配置令客戶輕松享受S級轎車心曠神怡、無憂無慮的駕乘旅程。
德國著名媒體《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認為 “W 220呈現了我們在同級別車型上得以一見的敏捷性和操控感。通常情況下,精準的車輪定位和極佳的轉向響應性,往往意味著駕乘舒適性的大打折扣。但W 220卻告訴我們什么叫魚與熊掌皆可兼得。”
從2002年車型起,S級轎車在其所有車型上開始標配COMAND駕駛室管理及數據系統,同時在其頂級S 600車型上加裝自動導航系統。當時的COMAND駕駛室管理及數據系統集車載收音機、CD播放器、磁帶播放機、音響系統、電話、導航系統、電視接收器(1999年初開始配備)和時鐘于一身,駕駛員可以通過方向盤上的按鈕輕松編排其個人設置,調用各種數據。所有操作均可清楚顯示于儀表盤中央的液晶顯示屏上。
雙渦輪增壓12缸發動機
自1994年以后,12缸發動機已成為S 600型轎車的標準配置。作為梅賽德斯-奔馳品牌最強勁的發動機,這一代S級轎車的V 12發動機應用了包括氣缸自動關閉、相位控制雙火花塞點火、三氣門技術和交流點火等眾多創新技術成果,使功率輸出進一步提升到270千瓦(367馬力),并在4100轉/每分時實現530牛·頓米的最大扭矩,僅需6.3秒即可將S 600完成0 – 100公里/小時的加速,在電子限速情況下最高車速達到250公里/小時。
2002年秋季,梅賽德斯-奔馳繼續對W 220車型的動力系統進行升級,并開始在6缸和8缸S級轎車上裝備4MATIC全時四輪驅動系統。在ESP®(電控車輛穩定行駛系統)、ASR(加速防滑系統)和4ETS(四輪驅動電子牽引系統)電子行駛安全系統的輔助下,4MATIC讓S級轎車輕松應對各種復雜路況的挑戰。而更重要的是,雙渦輪增壓V 12發動機首次應用于梅賽德斯-奔馳S 600車型。這款令人血脈噴張的高性能發動機能夠產生高達500馬力(368千瓦)的超強輸出功率和扭矩為800牛·米的驚人扭矩,其澎湃的動力足以讓所有競爭對手望而興嘆。
PRE-SAFE® prevention 預防性安全系統 (PRE-SAFE®)
梅賽德斯-奔馳的研究部門發現,大約有三分之二的交通事故是可以在事故發生前察覺的。為此梅賽德斯-奔馳開創地發明了全球獨一無二的預防性安全系統PRE-SAFE®,并把這項安全理念于2002年率先應用到S級轎車上。S級轎車亦由此成為世界上首款智能型轎車,能夠在車輛發生碰撞前采取預防性措施加以應對。世界汽車工業由此進入主動安全的新紀元。2003年,德國專業汽車雜志《汽車與運動》將業內最富盛名的“Paul Pietsch大獎”頒發給了這項突破性安全技術,進一步肯定了預防性安全技術給汽車安全發展所賦予的卓越貢獻。
PRE-SAFE®能夠在識別潛在事故的危險信號,并在事故發生之前對乘客采取預警和保護措施。當PRE-SAFE® 探測到危險潛在發生的時候,系統會立刻自動關閉車窗和頂篷,同時相應調節座椅的位置,把前排乘客移動到最安全的區域。
2003年,梅賽德斯-奔馳進一步改進S級轎車的外觀設計,凸顯S現代S級轎車雍容、優雅的貴族氣質。而流線形的車身設計讓梅賽德斯-奔馳S級轎車再次引領汽車發展的潮流。較低進氣口讓前臉在視覺上更為寬闊有力。散熱器格柵也進行了改進設計,再配合向上傾斜且不規則曲線造型的前大燈,賦予S級轎車極具沖擊力的外觀形象。傳承幾代車型血脈特征的進氣格柵設計和大燈造型堪稱經典,并因此仍然保留至今。
2001年秋季,梅賽德斯-奔馳W 220系列Pullman車型隆重上市,兼顧強悍的車身結構、極其寬綽的車內空間、以及強大的動力系統都成為Pullman引以為豪的優勢。與之前傳統加長版車型相比,軸距延長達一米之多,不僅使后排乘客大大受益,而且還可以進行對排座椅布局。Pullman配備5.0升8缸發動機(225千瓦/306馬力)或V12發動機(270千瓦/367馬力)。
梅賽德斯-奔馳第八代S級轎車即W 220車型于2005年底停止生產,以便為新一代W 221轎車讓路,而后者也正如梅賽德斯-奔馳的其他S級車型一樣,再次締造汽車工業的傳奇。截至2005年12月,第八代S級轎車一共生產了484,683輛,S 500共生產了108, 823輛,當屬這一代最為成功的車型。
“直至梅賽德斯-奔馳S 600 車型發布之前,S 500車型始終是業內最富盛名的旗艦車型:迅猛、從容、沉穩而不失極佳的敏捷性。之前的S級車型在尺寸上有所縮小,以便取得更快的車速,而新款車型則給人以更加恢弘大氣的視覺感、出色的底盤設計,及毫不妥協的駕乘舒適性。”——美國《Road & Trac》雜志,1999年1月。
梅賽德斯-奔馳新一代S級轎車:締造標準
· S 400 HYBRID:全球最節油的汽油發動機豪華轎車
· 全新頂級技術為駕乘者提供最大安全保證
· 更加卓越的駕乘體驗
· 領先的多媒體技術
· 呈現力量與自信的設計風格
在W221底盤系列車型上市四年后,梅賽德斯-奔馳新一代S級轎車于2009年問世。新一代S級轎車在舒適性和操控性方面的革命性提升,及其所采用的領先的安全技術,進一步印證了S級轎車是推動梅賽德斯-奔馳品牌不斷創新的車型,并鞏固了這款旗艦車型在汽車行業內的領導地位。新一代S級轎車的焦點車型S 400 HYBRID,是世界首款量產的鋰離子電池混合動力車型,新技術的應用使其成為汽油發動機豪華轎車中的節油冠軍,百公里油耗低達8.0升,而二氧化碳排放量更是每公里僅188克。
自1951年S級轎車開山鼻祖——220車型問世至今,半個多世紀來,已有330多萬輛梅賽德斯-奔馳S級轎車被交付到用戶手中。底盤型號W221的S級系列自2005年秋上市以來,亦憑借27萬輛的銷量,成為世界上最成功的豪華轎車,延續了梅賽德斯-奔馳旗艦車型S級轎車的傳奇歷史。2009年,新一代S級轎車于在明清兩代帝王祭祀之地太廟恢宏上市,以創新科技、豪華體驗和極致的舒適性,締造了頂級豪華轎車的全新標準。今年上半年,S級進行了全系升級,升級后的新一代S級依然延續成功態勢,前7個月銷量超過11,600臺,同比增長60%;繼續鞏固中國作為S級全球第一大市場地位。
S 400 HYBRID:全球最節油的汽油發動機豪華轎車
新一代S級轎車再次展示了汽車工業發展的領先科技。而新一代S 400 HYBRID作為全球首款搭載鋰離子電池混合動力驅動系統的量產轎車,更完美詮釋了梅賽德斯-奔馳在汽車技術方面的領導地位。“在實現汽車交通零排放遠景的發展道路中,S 400 HYBRID的問世堪稱一個重要里程碑,”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梅賽德斯汽車集團總裁蔡澈博士說,“新一代S 400 HYBRID作為梅賽德斯-奔馳第一代混合動力驅動的量產車型,是我們可持續發展長期策略的最佳例證。它在全面提升車輛的經濟性和環保性的同時,并未犧牲車輛在安全防護、舒適體驗及強勁性能方面的表現。”
作為梅賽德斯-奔馳首款搭載混合動力驅動技術的量產型轎車,新一代S 400 HYBRID堪稱最省油的豪華轎車,它的百公里油耗僅8.0升,同時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僅為188克,這在世界同級別車中樹立了全新標桿,進一步確定了新一代S 400 HYBRID“豪華車領域低排放冠軍”的美名。
為滿足梅賽德斯-奔馳尊貴用戶的需求,混合動力這一最佳解決方案應運而生。梅賽德斯-奔馳傾心打造的S 400 HYBRID建立在高智能整合概念的基礎之上,是當之無愧的高端技術潮流引領者,它裝有以下設置:
· 緊湊而功能強大的電動機
· 輔助電子組件
· 最新型大容量鋰離子電池
緊湊的混合動力模塊將發動機起停系統的混合動力功能與能量回收相結合,這使得S 400 HYBRID在其同級別車中樹立了全新標準,堪稱世界上最節能的汽油發動機豪華轎車。
S 400 HYBRID在保證卓越燃油經濟性與超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同時,亦具備出眾的動力性能:改進后的3.5升汽油引擎可輸出205 千瓦/279 馬力的強勁動力,同時其電動馬達亦可產生15 千瓦/20 馬力的動力及160 牛ž米的起始扭矩。
梅賽德斯-奔馳S 400 HYBRID 基于S 350開發,并在動力傳動方面有大幅改進:包括一款改良的3.5升V6汽油發動機、一款附屬磁-電發動機,一個為混合動力模塊特別配備的七速自動變速器(7G-TRONIC),及不可或缺的能量和電子控制元件,變壓器及高壓鋰離子電池。
在制動過程中,該車型所配備的電動機會充當發電機的角色,它可以“回收”在制動過程中損失的動能。在這一過程中,電動機與內燃機制動系統及常規輪胎制動系統緊密聯系、共同運作。這種回收的能量被儲存在發動機艙內緊湊且高效的鋰離子電池中,并在需要時被重新使用。與傳統的鎳氫電池相比,鋰離子電池的主要優勢在于更高的能量密度、更大的電力效率、較小的體積、更輕的重量。另外,發動機艙內的空間節省布局使得機艙容量及主要內部空間保持不變?;旌蟿恿δK還包含有一個自動起停系統。
全新頂級技術為駕乘者提供最大安全保證
新一代S級轎車融合了世界最先進的駕駛員輔助和保護系統。其中許多的技術也已被應用到全新E級轎車上。在全新駕駛員安全輔助系統的保護下,全新E級和新一代S級轎車無疑成為駕駛者理想的“智能伙伴”,不僅能夠“看得見”、“感覺到”周圍環境的變化,還能本能地對潛在的危險做出“迅速反應”,主動規避事故,大大降低危險狀況發生的概率。
“類似于眾多耳熟能詳的梅賽德斯-奔馳發明創造,如ABS、ESP®、剎車輔助系統、預防性安全系統(PRE-SAFE®)縝密而細致地考慮到了意外如何發生的事實及其可能帶來的嚴重后果”,戴姆勒集團董事、梅賽德斯汽車研發和技術負責人韋伯博士透露,“我們開發這款系統的目的就是要有效防止當今頻繁發生的嚴重交通意外,在此安全理念下,S級轎車不僅能很好地保護自己車內的成員,而且在提高路人及其它機動車駕駛員安全方面也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辛德芬根的梅賽德斯-奔馳工程師們提升了增強型夜視輔助系統(Night View Assist)的性能,使其更賦予了一項特殊的行人探測功能:一旦系統探測到車輛前面有行人,即會在車載顯示器上出現明顯提示,令駕駛員在黑夜中亦能輕松發現和避讓路人,顯著降低黑暗中行車事故發生的風險。此外,Adaptive Highbeam Assist自適應性遠光輔助系統亦為新一代S級轎車提供了最佳路況照明,將車輛夜間駕駛的安全系數提高一倍以上。
代表梅賽德斯-奔馳最新安全科技的注意力輔助系統進一步鞏固了新一代S級轎車的頂級駕乘安全。系統通過持續識別超過70個駕駛員的相關參數,敏感地監視駕駛員注意力水平,判斷其是否處于疲勞的狀態,并及時提醒困倦的駕駛員,以避免危險的發生。當高度敏感的轉向角度傳感器捕捉到駕駛者的呆滯或開始昏昏欲睡等行為的時候,系統就會發出響亮的警報聲,并在儀表盤上顯示“ATTENTION ASSIST. Break”的字樣。
車道保持警示系統(Lane Keeping Assist)會在時速大于60公里的情況下自動激活,并通過安裝于前風擋后面的多功能攝像頭,判斷駕駛員是否主動駕車并線。當系統發現駕駛員無意中駛離車道時,方向盤就會震動,提示駕駛員警惕危險;而當駕駛員在并線之前啟動轉向信號燈,并且主動駕車駛離車道時,車道保持警示系統則不會發出報警信號。
增強型限距控制系統(DISTRONIC PLUS)可以基于車載雷達感應,自動偵測與前車距離。如果車輛與前車距離過近,系統就會顯示警告標志,并伴有警示音,提醒駕駛員保持安全距離;如遇緊急情況,系統則會自動采取制動措施,讓車輛完全停止。借助增強型限距控制系統,即使在交通擁堵的城市路況下,駕駛者也不用擔心車輛發生追尾,輕松享受旅程。
更加卓越的駕乘體驗
得益于各種先進技術的應用和升級,新一代S級轎車不僅成為駕乘舒適性和懸掛舒適性的經典之作,而且在駕駛穩定性和靈活性上都超過了預期。這些先進技術包括:可根據轉向角度調節傳動比的Direct Steer直接轉向系統、讓車輛在急速過彎時保持穩定的Torque Vectoring Brake扭矩矢量分配式制動、帶有側風穩定系統的新版主動車身控制以及帶自適應減震系統的AIRMATIC空氣懸掛。
直接轉向系統讓轉向更精確、更輕松愜意。梅賽德斯-奔馳新一代S級轎車的直接轉向系統是從人們所熟知的速度感應轉向系統發展而來的。它的應用,使得新一代S級轎車可根據轉向角度大小調節轉向力。當方向盤居中時,傳動比為正常值,這樣,車輛直線行駛的穩定性就會更好,也更安全。一旦轉向角度達到5度,傳動比會很快調整為直接轉向模式。當方向盤打到90度時,則達到最高設置值,此時,車輛的直接轉向感覺會非常強烈。駕駛員只需要微調方向盤進行角度修正,即可保證車輛行駛的順利轉向。數據顯示,在全新直接轉向系統的輔助下,駕駛員打方向盤的圈數比以往可以減少25%左右,更加輕松的實現轉向操作。
新一代S級轎車所裝備的扭矩矢量分配式制動系統亦將能夠賦予座駕極速過彎時額外的安全感和更高的靈活性。當車輛轉彎時,扭矩矢量分配式制動系統可以調節一邊后輪內側的制動卡鉗,大幅改善車輛的過彎能力。如果ESP®發現車輛轉向不足,這種新開發的制動系統將會在一秒鐘內輔助車輛沿著垂直軸形成一個固定的轉向或側傾角度。由于扭矩分配的不同,S級在轉彎時會處于車載系統精確的控制下,并且不會有任何的動力損失。
帶側風穩定系統的主動車身控制梅賽德斯-奔馳為主動車身控制系統增添了側風穩定功能。憑此新增功能,根據側風風向和強度,主動車身控制系統可以使用電子穩定控制系統的偏航率和車輛橫向加速度探測器以及主動車身控制系統的彈簧滑桿,來改變車輪載荷分配,這樣,可以抵消側風對汽車行駛穩定性的影響,或在遇到強風時將其影響降低到最低限度。
梅賽德斯-奔馳將AIRMATIC空氣懸掛與自適應減震系統集成在一起,不斷根據路況、駕駛風格和車輛載荷調整減震器特性。在行駛情況下,自適應減震系統可以在50毫秒內響應,調整每個車輪的減震力,以進一步提高了駕乘舒適性。
領先的多媒體技術
作為科技風潮的引領者,新一代S級轎車在車載娛樂系統方面再次樹立了全新的標準。根據客戶需求,梅賽德斯-奔馳在世界范圍內首次為其旗艦車型加載了基于COMAND APS駕駛室管理及數據系統的SPLITVIEW分屏顯示技術。該技術獨具的創新顯示概念允許駕駛員和前排乘客能夠在同一屏幕同時觀看不同的內容。在駕駛員使用地圖導航系統的同時,前排乘客還可以通過DVD觀看最新電影。
梅賽德斯-奔馳也為標準的COMAND APS駕駛室管理和數據系統添加額外的功能和特性來增強其可擴展性,比如SD存儲卡插槽。其它新特性還包括藍牙接口,可為移動電話和標準的車載免提通訊系統提供無線連接。而同時,USB接口賦予使用者導出和存儲數據的便利,并可轉入任何其它擁有此功能的S級轎車。同樣此功能也使得用戶之間隨意交換導航數據成為可能。此外,梅賽德斯-奔馳也提供豐富的多媒體配置,諸如多媒體接口,包括在手套箱處的通用接口,可連接如iPod、移動存儲設備等其它移動音響設備。
梅賽德斯-奔馳在新一代S級轎車內增加了后座娛樂系統的功能。后座乘客現在擁有一個遙控功能部件,允許其操作COMAND APS系統所包含的所有音響和信息通訊功能,以及通過多媒體接口連接的外設設備。此外,由梅賽德斯-奔馳與音響專家Harman/Kardon®合作開發的“Logic® 7”環繞音響系統擁有無與倫比的三維音效,這使得所有乘客都能領略純天然的360度音樂體驗。
呈現力量與自信的設計風格
突出的箭形散熱格柵以及置于進氣口下方的全新鍍鉻前保險杠設計體現了全新S級轎車的獨特優勢和力量。6缸和8缸車型配備四幅散熱器格柵,而12缸S 600車型則配備三條雙幅散熱器格柵。整個散熱器格柵的設計典雅而大氣,用簡約的造型風格勾勒出清晰的輪廓線條和沉穩的表面,完美的詮釋了經典梅賽德斯外觀設計的理念,體現了這款世界頂級豪華轎車的尊貴的個性特征。除此以外,所有S級轎車的排氣管采用融入后保險杠的設計,雙氙氣前照大燈也將作為標準配置。
日間行車燈、轉向信號燈以及標識燈等LED燈光系統使得車輛外觀更具動感風尚,這些設計形成了車輛前端獨具特色的晝夜照明系統。車輛尾部由52個LED燈組組成的“雙C”形狀標識燈設計成為了新一代S級轎車最具代表性的設計之一。
梅賽德斯-奔馳還提供各種車輛內部照明選擇。對環境照明有特別需求的客戶將有3種照明模式可供選擇:琥珀暖色的“陽光”照明模式、“中性”白色和“極地”冰藍色。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