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回規定提高汽車從業門檻 威懾短視企業
2004-03-24 15:01:05
來源:
作者:陳來
評論
由國家質檢總局、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和海關總署共同制定的《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規定》3月15日正式發布,將于2004年10月1日起開始實施。對此,業內專家認為這是提高汽車從業門檻的開始。
專家觀點:召回是國際慣例,中國加入W TO之后,中國汽車市場進一步開放,從維護社會公共安全、維護消費者利益的意愿出發。盡管有些企業對召回存有顧慮,但它的實行對中國汽車市場的發展是有積極作用的。
對有缺陷的汽車實行召回,不僅是保護消費者的利益,同時也是在保護企業的利益。它給企業提供了明確的法律依據為消費者服務,也提高了汽車行業準入的門檻,那些沒有勇氣和能力承擔召回責任的企業將被市場淘汰。
據悉,缺陷汽車召回是指按照規定程序,由缺陷汽車產品制造商(包括進口商),采用修理、更換、收回等方式消除其產品可能引起人身傷害、財產損失的缺陷的過程。缺陷是指由于設計、制造等方面的原因而在某一批次、型號或類別的汽車產品中普遍存在的具有同一性的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險。
按照規定,汽車消費者(車主)有權向主管部門、有關制造商、銷售商、租賃商或進口商投訴或反映汽車產品存在的缺陷,并可向主管部門提出開展缺陷產品召回的相關調查的建議。另一方面,車主應當積極配合制造商,進行缺陷汽車產品召回。對于明知有缺陷或隱瞞不報的汽車制造商,主管部門除責令其進行召回外,還要向社會公布曝光,并依情節輕重處以相應數額的罰款。規定有明確的法律責任,以保障這項制度有效實施。今后,廣大消費者可以通過向主管部門設立的缺陷汽車產品信息系統投訴,網址是WWW.aqsiq.gov.cn、WWW.qiche365.org.cn、電子郵件zhaohui@qiche.365.org.cn,上述網址已經開通。同時,規定相關的其他問題,也可以在上述網址進行查詢。
業內專家趨同的觀點:“缺陷產品召回管理制度”將制約企業短視行為。部分國內汽車企業忙著上項目、搶時間爭上新品,將一些不夠成熟的產品放到市場中去磨合,讓消費者來承擔“新品檢測”這道本該由企業認真完成的工序。而召回制度的出臺從法規制度上對這類型企業及產品起到限制作用,迫使企業重視新品投放前的性能檢測工作,這個重視包括資金、技術的巨大投入。相比來說,國外汽車企業對待每一款新品的推出是非常慎重的,因為對于它們這種成熟品牌來說,推不負責任的產品所喪失的無形資產是不可估量的。但歸根到底,最大的約束力還在于市場,抱著僥幸心理想掙“快錢”的企業,最終將被消費者拋棄。
此外,業內專家還認為,汽車召回執行后,無論是對保護消費者利益、促使廠家改進技術,還是促進安全管理都非常有好處。國外的汽車召回制度都涉及了環保的內容,也就是說當汽車存在隱患,可能導致汽車發生環保方面的問題時也應該召回。國外對汽車的環保非常重視,在進行汽車認證時,不但要通過安全認證還要通過環保認證。汽車召回法規的頒布對廣大消費者來說是一件好事,是市場規范化進程的一種進步。汽車消費投訴隨著汽車消費熱而升溫,出臺有利于保護消費利益的制度法規是必然趨勢。
同時,作為保護汽車消費者必不可少的另一部分,汽車的三包也應該加快進程。汽車召回制度一般情況下是對汽車存在的隱患進行約束,從而達到保護消費者的目的。
據質檢總局質量管理司司長于獻忠介紹,為了使缺陷汽車管理制度建立在科學、客觀、公正的基礎上,質檢總局將選擇具有客觀性、公正性的檢驗機構、組織建立專業配套的專家委員會作為技術支持單位,必要時委托進行有關汽車產品缺陷的調查、技術檢測和確認等項工作。目前,上述工作已有初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