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企業的海外建廠之路,將從浙江民企“造車兵團”開始。昨天上午,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與當地最大企業之一———馬來西亞IGC集團正式舉行合作投資建廠的簽約儀式。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稱,這是該公司首次在海外建廠,同時也實現了中國本土品牌汽車企業走出國門建廠零的突破。
根據協議,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將與IGC集團在馬來西亞制造、組裝和出口吉利汽車,吉利計劃在2006年向馬來西亞出口1萬輛整車和3萬輛成套散件(CKD)。不過,吉利集團并沒有透露該合作項目的具體投資額和雙方股比。
吉利也沒有披露此次合作的具體車型。此前業內盛傳,吉利在馬來西亞生產的主要車型為“自由艦”。“自由艦”是吉利自主研發制造的最新款式轎車,已于今年4月先于國內市場出口國外。該車是吉利與韓國大宇合作后推出的第一款車。
李書福笑稱,在海外設廠還將有利于實質性提升吉利的管理水平
據悉,這次合作,已被吉利列入“國際化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從2003年起,吉利正式嘗試開拓國際市場,并在2004年實現出口5000輛,銷售地遍及30個國家和地區。
今年1至4月份,吉利實現整車出口3018臺,位居全國自主品牌轎車廠家整車出口榜首。該公司今年的年度目標是,在2004年的基礎上翻一番,達到1萬輛。
李書福表示,吉利在海外設廠還有一個利好因素,即本月上旬成功實現在香港整體上市。他稱,通過此舉,吉利已建立了與國際接軌的經營模式和管理體系,“在管理層次上的實質性提升,將進一步推動吉利的海外之路”。
對于吉利汽車海外建廠的動機,海通證券的胡松認為,海外建廠是自主品牌謀求自身做大做強的必然之路。國內汽車企業在海外設廠“第一家”的頭銜原本應該屬于奇瑞汽車。去年11月,同樣在馬來西亞,奇瑞授權馬來西亞ALADO公司制造、組裝、配售和進口代理奇瑞轎車,當時宣布的計劃是:ALADO將以整車進口形式,進口1萬輛QQ;然后再按計劃,逐漸轉成CKD(全散件組裝)方式。不過,今年“五一”之后,由于通用對奇瑞的知識產權訴訟激化,后者暫時停止了QQ車型在馬來西亞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