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奧迪事業部正式掛牌,全面接管奧迪產品在華銷售。一汽大眾的國產奧迪產品和奧迪中國的進口奧迪產品都歸入奧迪事業部統一管理。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安鐵成宣布安世豪和張曉軍分別出任奧迪事業部部長和副部長。德國大眾集團奧迪公司主管采購和中國業務的董事施密特在接受本報采訪時稱,奧迪之所以借鑒在德國、美國等發達市場的“與大眾分品牌獨立運作的模式”,是希望借助于進口車和國產車同一渠道銷售而促進奧迪在中國銷售的大幅提升,在5年內把中國做成奧迪繼德國之后的第二大市場。
不涉及股權結構變化
施密特稱奧迪事業部的成立只涉及管理上的變化,而不涉及奧迪在一汽大眾的股權結構變化。據悉安世豪此前在歐洲多國出任過奧迪事業部負責人,創造了非常不錯的業績,甚至有說法稱其為“奧迪全球營銷四大金剛之一”。安世豪到任后將全面統籌奧迪國產車、進口車等在華各項銷售業務。
施密特表示,雖然安世豪將兩個渠道合二為一,但他本人是屬于一汽大眾的雇員。“在奧迪的銷量上,國產車貢獻大,但從品牌形象來講,進口車作用至關重要。所以奧迪事業部和奧迪中國兩個部門是合作關系,安世豪對一汽大眾經管會負責,奧迪中國的負責人何聞山對奧迪董事會負責。”
成立后的奧迪事業部實行獨立的財務運作,向一汽大眾經管會匯報,安世豪受雇于一汽大眾,但不是經管會成員。
德國奧迪董事會之所以決定把今年43歲的安世豪派往中國出任一把手,是希望把奧迪發展成為繼德國之后的第二大市場。據施密特提供的數據,2005年奧迪全球共銷售了82.9萬臺,比2004年上升了6.4%.其中在中國包括進口車共銷售5.8萬臺,比2004年提升了8.4%,在其全球銷量排行榜中排在德國、美國和英國之后。據了解,在其他一些成熟市場,大眾集團下屬有大眾事業部和奧迪事業部,雙方獨立運作,獨立核算,互不干涉具體經營。
5年目標成為奧迪全球第二大市場
施密特稱希望奧迪事業部成立之后,對奧迪今后在中國的銷售有所拉動。施密特希望中國在未來5年內能夠成為奧迪繼德國之后的第二大市場。而成立事業部就是“先發制人”之舉。
“我們成立事業部的初衷就是希望做得比我們的競爭對手要好一些。從產品來講,去年兩款產品的退市和上市都進行得很好,至于今年是否有大的銷量提升,事業部成立首先是一個好的條件,但現在還不能下結論是否有大的銷量。2006年的環境應該會比2005年的更好一些。我們也會把更多的產品帶入中國,例如奧迪第一款運動型多功能車Q7將于今年正式投放中國市場,新的組織結構對產品銷售有積極意義。”施密特表示。
“寶馬進來后對我們的奧迪銷量沒有影響,同樣的事情會發生在奔馳身上。”
施密特在接受采訪時這么評價自己的競爭對手。對于“建立事業部是否出于在中國越來越多的競爭對手出現的考慮”的提問,施密特認為,全世界只有四個高檔品牌,奔馳、寶馬、奧迪和雷克薩斯。雖然豐田在中國也擴建雷克薩斯銷售渠道,日產的英菲尼迪、本田Acura都將在今年引進中國銷售,但施密特認為它們既不是真正意義的高檔品牌也不會是奧迪的對手。
奧迪中國將專注品牌推廣
奧迪事業部成立后,奧迪中國的功能是否會慢慢減弱?對此,施密特強調,“不是奧迪事業部要接管奧迪中國的業務。”他表示,安世豪將在兩者中間起到協調和紐帶的作用,促進國產車和進口車的銷售。奧迪中國還將繼續為奧迪品牌在中國的推廣作出貢獻。
施密特同時否認了將成立“一汽奧迪”的可能,他認為現在大眾和一汽方面合作得非常好,“看不到有什么理由去改變合作的狀態。”
據悉,奧迪事業部成立后,將投入更多精力在全國各個區域的組織管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