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價體現經銷商巨大壓力
“現在賣車已經沒什么利潤了,全靠售后維修的收入支撐。”一位資深汽車經銷商這樣對記者表述。據了解,現在普通家用轎車的單車利潤已經到了歷史最低點,大部分經銷商面對消費者的持幣待購無計可施,只得先讓利銷售再從售后中獲取利潤。消息人士向記者透露,一般情況下,一家4S店的年利潤有一半以上都是來自售后服務,達到四五千萬。
此外,在市場經濟時代,價格會圍繞其價值上下自動浮動。而在中國汽車市場只有價格下降卻罕見漲價,說明國內的車價水平依然偏高,據統計,過去3年內北京的平均車價下降了3萬多元,但不少專家仍認為,國內車價尚未和國際接軌。廣州本田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企業一直以來都與國際同步推出新車型,從而保持了車價的穩定。
日產中國的有關負責人也表示,大幅度讓利只會帶來短期效益,從長期來看,反而會降低品牌形象,失去消費者的信任。但中國汽車市場的供需關系十分微妙,只有和國際價格接軌,才能給消費者一個參照,從而穩定車市價格和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