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中國燃料電池公共汽車商業化示范項目昨日(11月15日)啟動
氫燃料電池車正向普通百姓緩緩駛來。昨天(11月15日),上海首座為燃料電池汽車服務的加氫站在嘉定安亭正式開業。目前,該加氫站只為幾輛正在示范運行的燃料電池汽車服務,不過有關部門正在進行招標,購買3-6輛燃料電池公交車,開通安亭到上海市區的公交線路,這個加氫站往后也將為這些大巴提供燃料。
該加氫站由同濟大學負責發展和運營,殼牌提供技術咨詢和部分資金。
目前儲氫量最大可達800公斤,一次能連續為6輛大巴、20輛小汽車加注氫氣,其規模在全球數一數二。
據統計,世界上一半的石油是被汽車用掉的,因此,喝氫吐水的氫燃料電池車被認為是最好的節能減排方案之一。
目前,我國的氫燃料電池車研制工作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同濟大學開發的超越三號已經在進行示范運行。這也是加氫站的主要主顧之一。
同濟大學汽車學院院長余卓平介紹,目前同濟大學研發的搭載第四代動力系統的榮威、帕薩特領馭、東方之子最高時速都可達150公里,0-100公里的加速時間小于15秒,加注一次氫氣可行駛300多公里,其性能與國際領先水平相當。
余卓平介紹,明年將有20輛同濟大學和上海汽車、上海大眾共同三發的第四代燃料電池轎車在奧運會上亮相,到2010年世博會時預計有百輛燃料電池轎車為世博服務。
不過,作為石油的替代品,氫能源在商業化道路上還面臨提高可靠性和降低成本的挑戰,另外,基礎設施的建設也是一大問題,而氫的來源及成本并不是最大的發展障礙。
余卓平透露,目前燃料電池車小批量生產的成本也不比一輛超豪華的跑車貴,如果能達到50萬輛的生產規模,成本將與普通汽油車相當。馬建新透露,按照有關規劃,到“十一五”末燃料電池車的成本將降到五六十萬元一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