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回制度是基本義務 60%汽車廠主動召回
召回制度率先實行成為車企誠信試金石。據國家質檢總局統計,4年多來我國累計有超過184萬輛缺陷轎車被召回,其中6成的汽車廠商主動實施召回,顯示絕大部分車企將召回制度作為了自己應盡的基本義務。
汽車召回形成常規化機制
2004年10月1日,由國家質檢總局、發改委、商務部、海關總署聯合頒發的《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規定》正式實施,開辟我國缺陷產品召回管理的先河。隨后玩具、食品等行業先后納入召回管理。
根據國家質檢總局2008年12月30日發布的數據,《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規定》自正式實施以來,我國總計召回缺陷汽車184萬輛,涉及54家國內外企業的174種車型,召回次數達150次。
2006年,國家質檢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曾就某一品牌車的漏油案件和另一品牌車的CVT案件進行了調查并且多次組織專家論證,最后兩家企業承認存在質量問題,延長了質保期。僅這兩項就為國內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上億元,更保證了消費者的人身健康和財產安全。
去年5月30日,因為發動機點火線圈存在缺陷,一汽-大眾主動宣布召回17多萬輛奧迪轎車。根據中國汽車召回網2006年4月以來發布的召回公告統計,此次召回車輛數量之多居兩年來第二位。2007年3月,廣州本田曾因油管問題召回近42萬輛雅閣轎車。
6成汽車制造商自愿召回
據國家質檢總局統計,從我國汽車召回的情況看,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理解和自愿地實現缺陷產品召回,體現出車企誠信和社會責任感的提升。目前我國實施主動召回缺陷汽車的廠家共50家,約占汽車總生產廠家的61%。現在國家質檢總局發布的召回事件,基本上都由車企主動提出。
“召回并沒有減弱我對該品牌的喜歡,反而使我對它更加信賴。敢于直面缺陷的企業,才有實力造出有品質的汽車。”廣州一位車主說。而網絡調查顯示,93.4%的消費者認為實施汽車召回制度很有必要;對于那些有車族來說,當愛車處于召回范圍內時,73.5%的有車族對此表示理解,并加強了對該品牌的信心,只有18.9%的有車族因此而降低對該品牌的信心。
正因為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認同召回工作,因此,很多人不僅能夠理性對待召回,還積極發揮自己的作用,為召回工作提供線索。
召回制度將進一步立法強化
但我國的召回還處于起步階段。在召回數量上,國內4年多的召回量只是美國1年召回量的1/5。
汽車制造商對召回的回避甚至拒絕也常有所見。某日報汽車周刊去年曾曝光消費者集體維權要求某品牌車商召回產品事件,最終該車廠才向國家質檢總局提交問題報告,承諾為部分車主更換缺陷零件。
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蒲長城表示,有關部門將盡快制定我國產品召回法律法則。如果得以立法,將使得汽車召回制度變成硬性法律,進一步實現強制化,將更有利于市場誠信的培育。近日,來自國家質檢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的消息還顯示,卡車將納入中國汽車召回體系,有關卡車召回制度將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