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如何發展中國汽車“自主品牌”是個非常熱門的話題。但是,在目前中國汽車,特別是轎車整體技術還很落后的階段,在樹立自己品牌的同時,更應該加快中國汽車(包括合資品牌)技術的提升。
目前,世界汽車技術發展的潮流是:安全、節能、環保。在這三方面中,環保是最受重視的,國家環保總局也根據國情,制訂了詳細的汽車環保實施計劃。節能方面,去年有消息稱,國家有關部門也計劃實施汽車燃油消耗標準。而相對來說,在汽車安全這個關乎生命的問題上,似乎缺乏強有力的監測措施。
目前,中國道路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危險的道路”,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在10萬人以上,其中,雖然有駕駛等原因,但汽車本身制動、碰撞等安全性能平平也是一個重要因素。而消費者對于汽車安全也是非常重視的。
如今,新車問世,一般只需要通過正面安全碰撞試驗,而對于側面碰撞、后面碰撞、翻滾等并沒有明確的要求。于是,消費者對于汽車安全,只能通過諸如開關車門聲音、鋼板厚度等非常直接的表象來判斷,至于這個車內在的安全性,就只能依照廠家的宣傳了。顯然,一般消費者對于某款車的安全,是很容易誤讀的!
有些汽車廠家也猜透了消費者重視安全,但難以真正判斷汽車安全的心理,有意地夸大汽車的安全性,增加了許多不實用的安全性裝備。如,在整車結構尚難稱安全的情況下,就加了
副駕駛安全氣囊、
倒車雷達等等裝備,吸引許多不明就里的消費者。而有的企業則誤導消費者,把
車身結構安全性平平的車輛做得高大威猛,或者用制動效果平平的機械式
ABS濫竽充數。
汽車安全法規的寬松也為許多老車型提供了市場機會。一些在國外早已因為安全、環保等因素被淘汰的老車型在國內仍能通過不斷改進外觀內飾煥發第二春,甚至是第三春,而在安全等涉及車身結構等方面老車型卻難掩其老態。
法規推動技術發展,這是世界汽車技術發展的共識。畢竟每個消費者都希望買到更安全的汽車。(
北京青年報汽車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