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金融業務的歷史性突破,不過是一個時間早晚的問題,其更為重要的背景在于,目前外資汽車巨頭的在華狀況已是棋入中盤,結構性調整與整合將是新階段的主題。
8月12日,繼
通用之后,
大眾成為第二家有資格正式在華經營汽車金融業務的贏家。其獨資的
大眾汽車金融(中國)有限公司在這天獲得中國銀監會的批準,將在中國汽車金融領域內開展人民幣業務。
“這是繼大眾和通用相繼提升中國總部規格之后的一個水到渠成的結果,”一位接近大眾公司的資深分析人士意味深長地說,“發生在今年的這一系列動作表明,外資汽車公司在華的布局與經營已經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
我們有理由相信,時至今日,跨國汽車公司中國戰略結構性調整已經不可避免,而汽車金融業務無疑是這場大調整的助推器,其意義不僅在于能夠有力地推動車市穩步發展,還意味著外資公司已具備了在華從事幾乎全部與汽車相關業務的能力,跨國公司終于可以在中國通盤規劃其全部戰略。
汽車金融雪中送炭
“開展汽車金融業務將是通用汽車拓展在華業務發展的一座里程碑。”8月4日,上汽通用汽車金融有限責任公司獲得銀監會正式開業批復之后,通用汽車中國公司董事長兼CEO墨斐的興奮之情溢于言表。
要理解墨斐的興奮,首先需要理解這個消息的幾重含義:第一,這是中國有史以來的第一家汽車金融公司,在中國汽車工業發展歷史中頗具意義。
其次,早在去年年底,通用、大眾與
豐田三家外資公司同時獲得銀監會的初步批準,如今能領先于兩個老對手先拔頭籌,這對于通用而言具有不可低估的象征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