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索納塔時代
北京現代推倒現有的價格體系后,目前的車型品牌必將面臨重新定位。
北京汽車工業咨詢公司首席分析師賈新光告訴記者,“雖然大部分零配件與索納塔通用的遠艦定價不低,但也看出現代集團刻意地拉開遠艦和索納塔的檔次,完善整個價格區間,并已經決心犧牲索納塔私家車品牌的計劃。”
賈新光認為,2003年銷量每個月穩定在5000輛左右的索納塔已經完成了現代交付的歷史使命,現代在中國的價格戰略已經進入后索納塔時代。
抹去私家車品牌形象后,索納塔將全力進軍出租車市場。談到索納塔是否對北京出租車市場志在必得時,北京現代常務副總郭謙表示:“我們把握有多大,接近100%吧。”
后索納塔時代的北京現代即將引進現代的途勝SUV,在接下來幾年內也將有6到7款新車型到位。目前,北京現代自動化率已達到65%。
接下來實施怎樣的擴張戰略,已經成為徐和誼不得不考慮的課題。
利潤換規模
降價是為了占有更多的市場份額,產能擴張也是為了市場份額。目前擺在徐和誼面前的是,如何在利潤和規模之間找到一個最佳的契合點。
以北京現代的發展計劃為例,到2007年,如果忽略前期庫存,60萬輛的產能目標意味著有60萬輛的銷售壓力。事實上,在銷售的終端——經銷商那里,急劇擴大的產能,讓部分經銷商不太理解。
一位做了8年汽車銷售的現代4S店銷售老總認為,“北京現代的產能擴張有很大的盲目性。”他的理由是,從今年的情況來看,由于產能激增,已經造成了嚴重的庫存和經銷商的無序競爭。雖然廠家宣布降價后,經銷商之間的競爭暫時被叫停。但誰也不敢保證,下一輪的無序競爭不會到來。
該人士建議,盡量“以銷定產”是汽車廠家最好的選擇。不能盲目為了追求市場份額放棄應得的利潤。
事實上,為了爭取更多的降價空間,保證合適的利潤,北京現代對成本的控制一直比較嚴格。以人工成本為例,北京現代工人的平均工資一直在3000元到4000元左右,而在許多歐美合資公司,這個數字要翻番。
“但這些,和產能的巨大翻番來比,實在是微不足道。廠家應該更多地為我們經銷商著想。”該人士建議,他說,在經銷商的角度上,必須要求有6%到7%的行業利潤,否則,沒有辦法做下去。
賈新光分析,長遠來看,占據越多的市場份額能夠帶來更長遠的利潤。但一旦對市場過分樂觀,短期內盲目躍進,則很可能承受重壓,功虧一簣,徹底崩盤。目前,有持悲觀論調的業內學者認為,中國汽車市場上的生產能力已經大于購買能力。
對于種種議論,北京現代常務副總經理郭謙依然樂觀:“三年前我們開始提起北京現代項目的時候,大家就說競爭這么激烈,北京現代能行嗎?現在大家把問題縮小了一點說,中檔車競爭激烈,北京現代急著擴大產能,你們還能行嗎?那就競爭著看吧。”
事實上,乘用車原本的利潤高得離譜,現有的庫存和連續降價,各大乘用車廠家的壓力并不大,已經賺得盆溢缽滿的汽車廠商應該能夠扛得起。
“我們的產能去年是5萬輛,今年達到15萬輛,已經翻到了三倍。我們把規模經濟節省下來的成本來消化價格。當然,如果達到30萬輛、50萬輛,我們從成本上會有更多的收益,會更多地反饋給市場。”北京現代汽車副總經理蔡蘇佳向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