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tǒng)計局3月2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受鋼材價格上漲、匯率變化和整車價格下降等因素影響,今年頭兩個月汽車制造業(yè)利潤同比下降了61.5%,其中整車利潤下降78.4%,虧損面達50%以上。業(yè)內人士認為,去年在整車大降價的同時,零部件價格降幅不大,所以零部件價格的堡壘會在今年出現松動。
而采訪中,一些有實力的零配件廠卻表現出一幅無所畏懼的姿態(tài)。“拓展海外市場將是我們今后發(fā)展的重點。”這似乎有向國內整車廠叫板的意思。
上擠下壓
“沒有辦法玩下去了!”上海眾力汽車部件有限公司總經理鄔全法無奈嘆道。隨著2月底國內最大的鋼鐵企業(yè)寶鋼集團與世界上最主要的兩家鐵礦石生產商達成鐵礦石價格上漲71.5%的協(xié)議,鋼鐵進一步漲價已經成為下游汽車企業(yè),尤其是部分汽車零部件企業(yè)的一塊心病。
業(yè)內普遍認為,按鐵礦石漲價71.5%估算,國內鋼材市場上漲的價格區(qū)間在200元左右;而中國重汽集團公司的一位人士表示,鐵礦石漲價傳導到商用車企業(yè)上面,每噸用鋼成本將增加500元左右;東風悅達起亞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朱家木梁認為,經濟型轎車可能會因此每輛車增加1000元左右的成本。
“2002年,汽車用冷軋板的價格還不到3000元一噸,這次鐵礦石漲價之前,其價格已經上浮到每噸7000元以上了。兩年時間就漲了一倍多。”鄔全法認為,照目前這個趨勢,冷軋板的價格還要隨著鐵礦石的價格進一步上揚。
經過2003年、2004年連續(xù)兩年時間的原材料漲價煎熬,零部件行業(yè)的成本基本上比較透明。“2003年我們的利潤大概還有15%,2004年的原材料漲價已經抵消到我們10%的利潤空間;今年我們能不虧本就相當不錯了。”鄔全法嘆道。而過去一年中車輪行業(yè)(包括車輪骨和車輪轂)基本全行業(yè)虧損,而車橋、鍛造、鑄造等與鋼材有著密切聯(lián)系的汽車零配件行業(yè),也因原材料價格狂漲而遭受重創(chuàng)。
除了承受源源不斷地原材料漲價壓力外,零部件企業(yè)還要承擔整車企業(yè)轉加到他們身上的降價壓力。一位輪胎企業(yè)負責人表示:“與國內整車廠家談OEM配套價格時,我們就像在菜市場買菜一樣,需要討價還價。”
重心外移
“原材料漲價以及OEM廠商壓價,逼迫我們開始給國外一家整車企業(yè)做OEM配套,”鄔全法表示:“海外市場將是我們今后發(fā)展的重點。”對此,安永會計師事務所認為,中國制造的汽車零部件出口近期會有較大增幅,并有可能給全球汽車零部件市場和產業(yè)結構帶來變化。
據鄔全法分析,出口海外市場最大的好處就是資金周轉快,財務風險和財務費用低于做國內OEM配套。“出口國外市場回款周期比較短,一般一個月即可收回貨款;但是為國內整車企業(yè)做OEM配套,半年時間能回籠資金都算不錯了。”汽車分析師陳文凱說。
“做海外市場一般品種比較單一,但是量大,這樣我們以前閑置的生產能力都能得到利用,從而降低企業(yè)固定成本,緩沖原材料漲價壓力。另外國家為鼓勵汽車和零部件出口,實行出口退稅政策對我們也很有吸引力。”鄔全法表示。
此前,做海外市場的汽車零部件企業(yè)主要有兩類:一類是高新技術企業(yè),他們普遍從一開始就將海外市場定位為主要市場;另一類就是被通用、福特等跨國公司選中的零部件企業(yè)。“原材料漲價壓力,讓一些原本靠給國內整車廠做OEM配套、活的不錯的企業(yè)開始日益艱難。生存壓力迫使他們也將目光瞄準海外市場。”陳文凱表示。
有數據表明,中國零配件出口額已從2003年的60億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80億美元。
商務部副部長魏建國日前透露,商務部正在重點促進我國汽車和零配件出口的工作,計劃選擇汽車、汽車零配件生產企業(yè)比較集中的產業(yè)集群區(qū),設立國家級的汽車和零配件的出口基地,并在全國選擇100家左右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有較強競爭能力和出口規(guī)模的汽車和汽車零配件生產企業(yè),授予國家級的汽車和汽車零配件出口企業(yè)稱號。
談判籌碼
“實際上,近幾年來,中國零部件的質量有了很大的提升。越來越多的汽車企業(yè)來中國采購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鄔全法認為,原材料漲價和國內整車廠壓價迫使有實力的汽車零配件企業(yè)將重心轉移到海外,反過來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國內整車廠的發(fā)展。
“國內能達到整車廠OEM配套質量、技術標準等要求的零配件企業(yè)并太多,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這些零部件企業(yè)將重心放到海外市場,也會對國內整車廠產生觸動。”陳炳炎如是表示。從表態(tài)中不難看出,零配件廠戰(zhàn)略向海外轉移也變向制造了其向國內整車廠要價的可能。“現在已經出現一些有實力的汽車零部件企業(yè)以其海外業(yè)務過于繁忙為由,拒絕給國內整車廠做OEM配套。”陳文凱透露。
但是朱家木梁卻認為:“零部件企業(yè)仍繞不開與國內整車企業(yè)合作;由于國外汽車市場對零部件質量以及標準方面有著很多嚴格要求,所以能達到要求進行出口的零部件企業(yè)也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