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上海車展亮相新車中新能源車成為獨特的風景,隨著國內,乃至世界油價的上漲,如何合理地利用新能源成為各大汽車公司關注的焦點。盡管各大汽車廠商將新能源車拿來中國的愿望是美好的,但由于新能源車在技術上的可實現性有限和如何降低高科技帶來的高成本問題,以及由這些問題引發的消費市場難以在短期內形成,新能源車進入中國仍有漫漫長路需要探索。
車展上乏人問津
本次車展上亮相的新能源車雖多,但感興趣的觀眾僅局限在專業人士的小范圍內。相比起圍者甚眾的燃油車量產車型,新能源車顯得有些孤單。
展臺上的日產燃料電池車FCV和本田的燃料電池動力轎車FCX都被剝去了車身外殼,將車內部的電池供能系統直接展示在觀眾眼前,這和展臺周圍造型美觀的燃油車形成了強烈對比。在本田燃料電池動力轎車FCX前負責講解的工作人員表示,對FCX感興趣的幾乎全部是專業觀眾,他們從事的工作與電池能源相關或干脆就是從事燃料電池車開發的技術人員。而普通觀眾則對FCX不感興趣。
而在國內一直高舉新能源大旗的比亞迪汽車此次出征上海只帶來了一款電動概念車ET,其他的幾款新能源車型包括混合動力車Hybrid-S均未能出展,比亞迪汽車現場工作人員解釋說:“現在我們主要的目標是生產汽油車。”這是否意味著比亞迪汽車新能源概念的偃旗息鼓,對此,比亞迪品牌推廣部經理王鵬表示,比亞迪一直致力于新能源車的開發,可一直沒有投放市場,生產成本居高不下是比亞迪ET面臨的最主要問題。
成本太高技術跟不上
目前新能源車發展遇到的最大瓶頸就是研發成本太高,而且國內的生產技術無法達到量產水平。
此次展出的第二代比亞迪ET就面臨車身高重量,成本價格居高不下的技術問題。ET的電池組有200多公斤,而燃油車的發動機也就幾十公斤,另外電池車還要充電,就ET電動車而言,充滿電雖然能跑480公里,但充電時間得5到6個小時。王鵬表示,盡管一直在控制成本,但比亞迪ET的研發仍然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且目前情況下這樣的改進還遠遠不夠。
而負責豐田混合動力型轎車普銳斯受眾調查的工作人員介紹,受調查者中有30%的觀眾希望購買新能源車,但是大家普遍認為新能源車價格在20萬元以內最合適,如果達到30~40萬元將不考慮購買。而現在國外市場的同類型車卻由于能源緊張開始漲價,離受眾的心理預期價格又遠了一步。而世界上唯一取得上市銷售的本田燃料電池動力轎車FCX目前也沒有進入中國生產銷售的計劃,一位專業觀眾預計燃料電池車要進入中國至少還要20年。
需要政策支持
一位豐田專業解說員向記者表示,豐田公司早就有意向中國市場投放混合動力型轎車普銳斯,但由于該種類型的新能源車進入中國汽車市場還是首次,中國政府部門的態度也比較謹慎。如果能夠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新能源車將得到不小的發展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