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委和光明日報社聯合舉辦的“構建和諧社會、建設和諧文化”理論研討會,昨日在渝舉行。來自中央黨校的韓慶祥教授在發言中痛斥山西某煤礦礦主一次性購買20輛悍馬的行為。
此次理論研討會由重慶市委宣傳部、重慶社會科學院和重慶日報報業集團承辦,來自中央黨校、國防大學和本市社科界的專家與會。
昨日,市委副書記姜異康,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何事忠參加此次研討會,《光明日報》副總編輯李景瑞作講話。
企業主要有社會責任感
“山西一煤礦礦主,今年以3700萬元買下北京最貴的別墅。隨后,一次性購買20輛悍馬,為本家族15歲以上成員各配一輛悍馬。”中央黨校韓慶祥教授在發言中,批評了某些企業主遺忘社會責任感,掙錢后不知回報社會,只知物質享受的行為。他認為,這種行為不利于構建和諧社會。
“什么是和諧社會?”韓慶祥說,“它是一個民眾各盡所能,社會充滿活力的社會;它是一個尊重人民訴求、尊重民主和法制的社會;它是一個各得其所、安定有序的社會;它是一個和諧相處而又‘和而不同’的社會。”
建議把“農民”當作職員
此次研討會共收到全國各地的論文400余篇,重慶行政學院法學部主任徐繼敏在《我國實現社會平等的路徑選擇分析》一文中強調,目前,我國貧富差距已突破合理限度,城鄉收入差距已經拉大到一定程度,東部和西部的發展和收入差距繼續拉大。
徐繼敏認為,解決貧富差距應該消除機會不平等,建議取消農民的身份特征,將農民作為從事農業職業的人員看待,真正實現農村人口與城市人口的平等。
徐繼敏建議,改革戶籍管理制度,允許農民向城市流動,同時,消除農村選舉中的不平等現象,保障農民在政治生活中的平等話語權。
精彩聲音
和諧社會是有序社會
現代和諧社會是生產力發達、社會分工復雜、在民主與科學基礎上實現有效管理的有序社會,是尊重法律權威、法律制度健全、權利得到保障的法治社會。——河南省委黨校副研究員陳黨
真情相處是重要特征
社會發展改變著人情關系,以家庭為紐帶的親情日益被以社會交往為基礎的友情代替,真情傾向既務實又開放,既仁愛又理性。真情相處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征,人際交往的正當性必然不斷地清除虛情,弘揚真情,促進和諧社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