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迪爾一石三鳥
進軍轎車面臨的兩大障礙是政策限制和技術來源。政策障礙的消失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尤其是入世之后更是如此。真正令人頭痛的是技術來源。
和幾乎所有本土汽車廠商一樣,昌河在轎車——尤其是中高排量轎車——核心技術方面亦是一籌莫展。
盡管愛迪爾轎車號稱與意大利國際專業設計公司——博通(S TILE Bertone)設計公司聯合開發,國產化率高達96%-98%,昌河擁有全部自主知識產權。但實際上,昌河從博通購買的僅是外部造型和白車身設計,而汽車底盤仍是北斗星平臺,歸根到底還是來源于鈴木的技術。至于發動機,新下線的愛迪爾采用1.1排量發動機由哈爾濱東安公司生產。
愛迪爾生產線設于合肥昌河汽車有限責任公司,該公司是昌河集團全資子公司,和鈴木沒有任何關系。但令人費解的是,愛迪爾采用的卻是鈴木的底盤等技術。
“一來因為北斗星平臺是已經完全成熟的平臺,昌河已經完全掌握相關技術,”有關人士表示,“二來昌河正在與鈴木談判,在九江合資建立發動機廠,屆時愛迪爾有可能采用合資發動機廠的中高排量發動機!
據了解,九江發動機合資項目主要產品是引進和生產日本鈴木公司K系列(排氣量為1.0-1.4升)汽油發動機,及與之配套的變速箱、離合器和其滾動發展技術。該廠建設規模為年產15萬臺發動機、變速箱和離合器,將于2004年底建成投產。
定位于都市轎車的愛迪爾轎車一大使命就是沖破地方“土政策”限制,進軍中心大城市,這意味著必須采用中高排量發動機,而此類發動機優勢技術基本上掌握在境外跨國公司手中。但昌河已經考慮不完全依賴于日本鈴木,有關人士表示:“如果采用未來九江合資廠的發動機,好處是產量好協調,供貨方便,另外還可以減少采購成本,但如果不用鈴木的發動機我們也有解決辦法!
這個解決辦法來自臺灣,昌河已經與臺灣最大的發動機生產廠華擎簽約,批量采購中高排量發動機。
據介紹,愛迪爾生產線設計產能為年產6萬輛,今年的預計銷售量為3000-5000臺,明年的產銷目標尚未確定。昌河內部人士稱,愛迪爾采用的是柔性生產線,可根據市場情況決定生產車型,由于采用的是微車平臺,很方便轉型生產其他種類車型(昌河合肥公司目前還生產改良后的面包微型車)。
顯而易見,與其說愛迪爾是昌河在轎車市場投下的一筆賭注,不如說是昌河的一枚進可攻、退可守的棋子。既可以借此制約鈴木,又保留了獨立發展轎車的可能性和空間。此外,更為重要的是,昌河的計劃是將合肥公司單獨拿出來與第二家外資伙伴合資。由于合肥公司已經具有較為完整的面包車、卡車生產線,再加上轎車生產線,無疑在未來的合資中處于有利位置。據稱,昌河近幾年一直在尋找第二家合資伙伴,在拿到轎車生產許可之后,更是加快了這一步伐。
[上一頁] [1][2][3][4]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