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一段巴士手機視頻現身網絡之后,“你有壓力 我有壓力!”一詞便開始風靡。文章開始前之所以要提一提,是因為廣州豐田第一款新車凱美瑞從下線到上市,話語權則始終握在廣豐執行副總經理袁仲榮的手中,從“凱美瑞沒有競爭對手”到“所有車型都是競爭對手”,明擺著就是要聽到所有廠家說:你有凱美瑞 我有壓力!
凱美瑞的優勢固然是有,但要將所有車型列為競爭對手卻有些言過其實。不要說這個車型、價位不可能影響到緊湊型轎車和SUV、MPV市場,光是一個并肩奧迪A6說法就令人詫異,在此九霄并非是要挑袁總語言上的漏洞,但就凱美瑞的車型競爭力以及影響力而言,在國內能動一下雅閣的銷量冠軍寶座已是無上的光榮。指望買寶馬、奔馳的人來選凱美瑞,并非能證明凱美瑞如何之好,只可說是豐田對雷克薩斯品牌的自我否定。
那么凱美瑞的性價比如何?先不談在北美、歐洲市場凱美瑞的競爭對手有哪些,熟悉我國的香港、臺灣地區車市的朋友一定知道,CAMRY(凱美瑞)、ACCORD(雅閣)、TEANA(天籟)這三款車本就是同一級別的車型,當地各類汽車雜志也經常拿這幾款車進行對比評測。然而在國內的級別劃分上,則成了雅閣、天籟、凱美瑞檔次依次上升的情況,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上市時間依次靠后的關系。當初東風日產天籟上市直指A6的情形相信很多人都記憶猶新,當時市場反響還是不錯,之后大眾將A6L價格拔高十多萬,在一片質疑聲中避開了越來越多B級車的挑戰。如今廣州豐田用旗艦型來形容凱美瑞,正逢新天籟減小身段上市,,那其形象自然要比天籟更高端一些。有了高端的定位,接下來就是在價格上“痛下殺手”。
實際上凱美瑞除去舍我其誰的氣勢之外,在各方面真正值得理性消費者選購的方面卻并未有廣豐所說的那么誘人。先看價格,雖然低價格已是豐田的法寶,但從凱美瑞上我們實際并沒獲得多少驚喜。19.78萬價格雖看似具有沖擊力,實際上雅閣也早已降到這個價位,以上海為例,早在凱美瑞上市之前雅閣系列的降幅已達到1萬以上,現在廠商主推的2.4車型降幅達到了2.31萬,而購車時優惠項目總價值則達到了3.71萬,比同配置凱美瑞官方報價便宜了至少1萬。
不僅是雅閣,以性能、底盤和安全性著稱的歐洲車型目前的市場實際售價也并不高,蒙迪歐V6 2.5的車型目前官方報價只有19.98萬,功率扭矩超過了凱美瑞2.4,而售價僅與凱美瑞2.0相當。再看凱旋,與凱美瑞19.78萬同配置車型,售價只有19.28萬,低了7000元。當然,九霄上面所提到的車型售價都是與凱美瑞官方報價做比較,如果加上目前凱美瑞在市場上那令人窒息的三萬甚至部分地區四萬元加急費,凱美瑞幾乎可以成為2003年車市井噴之后,性價比最差的車型。但此前廣豐執行副總袁仲榮在凱美瑞亮相之時,曾表示擁有20萬輛產能的廣州豐田不會出現加價銷售的情況。這一前一后的比較,令凱美瑞從車型的“高端”到價格的“低端”,都成了一張空頭支票。
此外,同屬于廣汽集團的凱美瑞和雅閣如果真的進行了正面交戰,對廣汽來說也非常不利。凱美瑞即要承受一定地來自廣汽的壓力之外,還要承擔因為寬泛的市場定位導致“并肩銳志、下打花冠、上打皇冠”的尷尬境地。如何平衡廣汽、豐田兩方利益,如何減緩廣本每年11萬輛左右的普及速度,并從19個月同級車銷量冠軍的車型車主影響力下獲得好的口碑,這些都是廣豐在凱美瑞身上所要思考的難題。
如果廣豐真希望凱美瑞能從佳美的口碑中繼往開來,那么必須正視凱美瑞不是雷克薩斯也不是奧迪、寶馬,因為準確的市場定位是一款成功車型不可或缺的關鍵因素。正如不久前某廠商新車上市時其營銷執行總監所說的一句話,“這款新車在研發之前就做了長期的市場調研與準確的市場定位,我們并不期望它能吸引所有的客戶,只要能吸引到我們所定位的哪些客戶,那么這款車就成功了。”我們相信一汽豐田在國內接近3年的銷售經驗會幫助廣州豐田更好的成長,但廣州豐田也必須認識到量力而行,亦要了解產品在給其它車型壓力的同時,自己也將承受重壓。所有同級車的降價未必都是由凱美瑞上市引起的,即使與凱美瑞上市有關,那也不代表其它產品會對凱美瑞退避三舍,廣豐不宜過于自信。不然等到新車蜜月期過去,或許真會印證了那句引起波瀾的話“中級車市場今年競爭壓力極大,不敢保證凱美瑞不會降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