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專家大修京津塘高速的建議,建管部門稱改擴建會加劇交通壓力
關注焦點
12月14日7時7分至12時10分,京津塘高速大霧彌漫,被迫封閉了5個小時。一名司機說,半年內,這種場面他已經經歷了不下20次。
據初步統計,這已是兩月來,京津塘高速受大霧、車禍等原因影響,第七次全線封閉。另一個數字是,京津塘高速路北京段從1991年開通至今,已發生交通事故4320起,傷1072人,死亡219人。
緊急停車帶過窄,無停車港灣……這些先天“硬傷”已導致京津塘高速公路陷入交通困局。
北京交管部門和專家對此開出了“全線大修”的藥方。
車多、路窄,車禍頻發,京津塘高速的“硬傷”已引起了有關專家的高度關注。11月初,在一次論證會上,有關專家認為,京津塘高速流量超過設計能力2.5倍,必須全線大修,按國家高速公路設計標準改造,并修建大型服務區。
但與專家們意見不同的是,京津塘高速的建管單位———華北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認為,京津塘高速目前的平均日交通量并未飽和,因此,兩年內沒有大修該高速路的計劃。
北京段平均每年死亡16人
交通事故頻發導致道路經常關閉,但記者體驗發現,即使在沒有車禍的晚上,大客車時速只有40公里。
天津通莎長途客運有限公司駕駛員張金祥自1991年京津塘高速通車起,就開始跑這條路線。“近幾年京津塘高速交通狀況越來越差,幾乎跑一趟車,就能看見一次車禍。”
根據北京市交管局的統計,全長38.5公里的京津塘高速路北京段從1991年開通至今,已發生交通事故4320起,傷1072人,死亡219人,平均每年傷82人,死亡16人。
“死亡之路!”該局新聞發言人張景春如此形容京津塘高速。
12月2日白天和12月7日晚,記者兩次乘車體驗京津塘高速。雖均未遇到擁堵和重大車禍,但白天跑完全線仍用了1小時40分鐘,而到了晚上,大客車的時速只有40公里。
先天不足導致車禍頻發
緊急停車帶太窄,導致出故障的貨車不得不占用行車道,容易導致多車追撞。
對于京津塘高速車禍頻發的原因,司機張金祥認為是大貨車過多,“因為行車道顛簸,大貨車都在超車道上開,還多輛車成排走,占滿兩個車道,我開大客車常被壓在后面,超不過去。”張金祥說,這么多年來,他常在京津塘高速上看到車禍,大多都與大貨車有關。
可以印證的一個細節是,記者12月2日10時許沿京津塘高速行駛,在大羊坊收費站15公里左右、廊坊路段、天津路段看到,共4輛大貨車停在應急停車帶里,但車體不同程度探出行車道,在行車道上行駛的車輛,均減速慢行通過。
而京津塘高速路面交通管理單位———朝陽交通支隊高速路隊隊長李玉成說,京津塘高速先天不足。
李分析事故多發的原因稱,高速路上緊急停車帶太窄,寬僅2.4米,容納不下出了故障的大型貨車,導致大型貨車不得不占用行車道,容易導致多車追撞。
此外,京津塘高速的設計車流量是5萬輛/日,現實際上已達到5.9萬輛/日,最大流量已達到13萬輛/日。
一位交警表示,高速路上緊急停車帶窄等“硬傷”的存在難以根除高發事故。因此,他們寄希望于京津塘高速全線大修。
[1][2] [下一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