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力奧1.5mtPK雨燕1.3mt!車主感受對比
雨燕新開發的轉向系統整體表現在同級車中絕對第一,絕對!差別就在于把過彎的普通感受提升到行云流水的高度。

車架牢固程度我所知應該不會差多少,根據雨燕的設計思想和年代,感覺車身動態和靜態扭轉剛度在小車中是一流的,P也不錯。目前為止,我在網上還沒發現有事故車身大輪廓變型的派力奧和雨燕。
雨燕的轉彎直徑比派力奧大了大概1米,很不爽。這點派力奧好得多。
派力奧1.5的變速箱和發動機搭配有點糟糕。根本原因在于派力奧的低速扭矩不行,1、2擋傳動比比雨燕小,所以1、2檔在低轉速加速上比雨燕差一些,速度范圍應該也差一些,沒試到極限。雨燕1.3 1、2檔加速在同級車中排中上位置,派力奧1.5排中下,派力奧1.3MT(不是雨燕G)墊底。
高速表現上變速箱設置到不是特別重要,主要是排量和外形設計與變速比的匹配,看是否能發揮出最大功率,而決定其極速。一般來說,這樣的車,廠家不會去追求這個沒什么意義的東西,更多處于經濟性考慮。直線極速本來也沒什么意義。
高速變線上,派力奧的彈簧和懸掛整體調校水不咋樣,輪胎、輪距也占不到便宜,過彎側傾大,決定了高速變線表現好不到哪里去。P高速變線會對腳下信心不足,反而能忽略了車身的表現。 雨燕的底盤、懸掛、輪胎、轉向都表現不錯,但是車身比較高,雖然腳上很穩,但會感覺車身有一次多余的晃動。綜合起來這兩個車誰都不爽,但是也都不差。
發動機聲音,派力奧不小,雨燕比派力奧還大了一點點,但是雨燕隔音還不錯,門上都是雙層密封條,關上門聲音小些。
派力奧關門聲音有厚重的質感,雨燕關門的聲音有良好密封和虛假厚重感覺,都不錯。
雨燕門的內側設計非常惡心,內部拉手拉上去覺得是晃的。派力奧的感覺很堅固,位置也更好。
派力奧1.5 的發動機有點老,不是一般老。我最近發現派力奧1.5怠速2檔踩地板油加速,會明顯感覺到發動機由于進氣、空然的突然改變,燃燒出問題,非常明顯的降低車速,緩過氣來以后才是緩慢加速。到了3000以上略微感覺有點推背。而這樣的情況在雨燕1.3上絕不會出現。應該是ECU控制程序水平差了一個時代,我看見雨燕1.3的CANBU雨燕診斷儀器上有電腦對每次噴油進行燃油調整數據,雨燕省油的本事跟這個也有關系。派力奧1.5估計沒有這玩意兒。
雨燕1.3 全鋁16V的其實還是比較先進的,調整后比羚羊的好了不少,在市面上的1.3中比起來絲毫不差。
發動機一個全鋁一個鑄鐵,整備派力奧多了30kg,這樣算其實還是雨燕重點,關鍵是重得不在累贅的地方。對比開這兩個車,明顯感覺就是派力奧車前部要厚重得多,在轉彎時候也能感覺到沉重發動機慣性,比雨燕車要明顯。
油門:發動機的輕重同樣在油門反映上能感覺出來。雨燕對油門響應更敏感,派力奧車相對模糊。
離合:雨燕的離合是——拉線離合做到了電子離合的效果,甚至有人說雨燕車配備的電子離合。從P車上下來,踩雨燕的離合,感覺是輕若無物。反之是感覺離合太重,行程太長,接觸的塑料表面踩上去有點容易滑,我常常是用腳掌踩P車離合,踩到底就變成了用腳心在踩。應該跟我的鞋也有點關系。習慣了都好。不過時間長了開P車就更累。
油耗:我開兩個車,同樣的活動范圍和駕駛習慣,雨燕綜合<7,palio綜合>9,每次出去玩都開雨燕,實時油耗60km在4L左右、80km 4+ ,感覺很爽。
雨燕的手檔感受同級車只有polo的可以比,清晰度、吸入感相當的到位,3、4檔轉換只要一根指頭碰一下自動到位,決不夸張。
毛病:1、2檔有時不爽,主要是在降檔時候的保護設置,倒檔有時掛不上,兩腳離合可以解決,了解了更好開。
P1.5我幾乎沒遇到1、2檔上的毛病,倒檔掛不上的幾率和雨燕差不多。清晰度應該叫模糊,吸入感無從談起。行程比較長。
總結來說,這兩個車的主要差別在于時間,屬于兩個時代,但是在它們那個時代都是不錯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