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市沉浮中 頭部車企健康度提升
【太平洋汽車網 行情頻道】今年以來,隨著疫情“黑天鵝“過境、國內經濟局勢趨緊,破產、退市、裁員等詞語如陰霾在車市上空揮之不去,曾經風光無限的造車新勢力們,也進入了艱難尋資的過程。十余年來高歌猛進的擴張式發展,給車市帶來了高企的同期當量,也讓技術布局、服務水平、體系健康這些曾經因繁榮而被遮蔽的問題逐漸顯露。浪潮過去,不難發現頭部車企在抗風險能力上始終還是保持穩定。
銷量排名并不代表一切
從2018年初起,車市就呈現出整體向下的趨勢,但其間每家車企沉浮的速度卻不一:小體量的企業受行業沖擊大、波動早,在2018年就已經進入深度調整,2020年開始蓄力向上;而一些抗風險力較強的企業,受大盤的影響則有所延宕,近期才顯露出動靜。
以韓系品牌為例。在此前很長一段時間內,韓系品牌都深陷產品定位模糊、自主品牌擠壓和限韓令等政治因素的困擾之中,頻頻以“沒落”“腰斬”等聳人聽聞的字眼問鼎新聞榜首。經過近幾年的整頓,韓系品牌已經開始奮起直追,以更加多維的布局搶占市場份額。
而在疫情期間,一些擁有較高庫存的品牌則在生產停擺中占盡先機,今年前5月,奇瑞、長安等企業就多次反常沖入廠家批發榜單前五;一些同環比增勢迅猛的品牌,則是受較低總量導致的數據異常波動,如蔚來5月交付僅3456輛,就已經是去年同期數據的三倍以上。每家車企的調整節奏和方式不同,銷量自然有所起落,排名背后的軟硬實力才是關鍵。
頭部車企健康度提升
根據乘聯會數字顯示,5月國內汽車終端銷量達到160.9萬輛,同比增長1.8%。如果說,今年以來的調整中我們應該學會什么,那就是撇開數據依賴,不過早、過分地解讀單一月份的數字。
隨著政策刺激、消費刺激的效果減弱,革命性技術升級難以在短期內重現,車市還需要很長時間、依靠企業自身調整來消化之前積累下的問題:讓技術布局跟上轉型趨勢,讓產品布局跟上消費趨勢,讓更加靈活、市場化的管理體系跟上快速波動的行業趨勢。
其中,頭部車企的健康度正大幅提升,值得提前一觀。目前一汽大眾、上汽大眾和上汽通用憑借其自身出色的體系實力,依舊牢牢占據國內排名前三的位置。其中,一汽大眾得益于SUV產品陸續上線,以及奧迪在豪華市場的紅利,一路領先。
目前沒有高端品牌加持,又處于產品小年的情況下,保持第二也實屬不易。數據顯示,上汽大眾5月零售13.1萬輛,僅次于一汽大眾。其中大眾品牌5月單月零售11.5萬輛,批售11.9萬輛,均位列單一品牌第一。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上汽大眾的產品結構也得到很大程度上的優化。近期公布的數據顯示,其大眾品牌產品結構中A+級車型銷量占比已從58%躍升至63%,入門級產品比例下降,途昂、輝昂和威然在轎車、SUV和MPV市場分別形成向上力量,與品牌定位中的高端化相符。
從新四化、新零售到新基建,車市沉浮的兩年也是行業大變革的兩年。在政府都不給今年設GDP目標的情況下,評判今年車市健康度,的確需要我們跳脫出單一的銷量數據,用更加全面的視角評判車企發展。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