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牛山陵園取得《公墓經營許可證》正式開園
【太平洋汽車網 行情頻道】
陜西鐵牛山陵園是在2020年取得經營性公墓許可證,第十四屆東西部合作與投資貿易洽談會政府招商引資項目,鐵牛山陵園項目占地298畝,白水縣經濟發展局立項批復、白水縣民政局批復、環境評估報告、收水鄉政府立項申請、住建局批復、文物局證明、林權證、渭南市民政局批復等其它當地政府的批文,使用期限70年,根據要求設計建設墓穴9萬座,自2010年成立以來,主要將工作重點放在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中,將荒山改造為現在以觀光、旅游、休閑、祈福、祭祀為一體,以佛教文化為主題的生態園林化陵園,截止2019年底底,包括人員工資、陵園建設、陵園綠化、資金成本等內容,該項目投資已達1億5千多萬。
目前基礎設施方面完善,并為解決通訊不暢的問題,修建信號塔,并從堯禾鎮拉了光纖專線到園區;配合園區規劃,園區內修建了保衛室、接待室、園區管理區以及會議中心等建筑,有12生肖柱等;還有二龍戲珠浮雕,石碑等,為實現生態化環境,我們栽種了將軍樹,廣玉蘭、山桃樹、落葉松、塔柏、菊花等各種植物15000余棵,小龍柏、灑金柏等長青灌木35000余棵;基礎建設已竣工,修建墓位5000余個。鐵牛山陵園的建設引導當地城鄉的喪葬陋習得到初步的改變,陵園的建設既是為人民服務的窗口,同時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陣地,將會對白水的殯葬改革提供優質服務。在這里,能使人們的悲傷得到慰藉,情感得到抒發,哀思有所寄托,倡導文明、健康、進步的活動,起到移風易俗和引導合理消費的作用,同時對集約、節約用地和保護生態環境具有重要的意義,這完全符合我們黨和政府一貫倡導的殯葬改革這一項移風易俗的社會改革。通過我們宣傳讓更多的人知道選擇墓園不只是減輕群眾喪葬負擔,同樣也是改善生態環境、節約土地的新渠道。該項目陵園屬于生態園林化陵園,改變了以往舊墓園的落后陳舊面貌和習俗,提高土地及空間利用率,美化祖國山河大地,豐富群眾生活,不僅具有佛教文化內涵又可以作旅游景觀,給子孫后代留下文化遺產。加之東臨倉頡廟,西鄰林皋湖,南伴杜康泉,北依雷公祠,又與方山森林公園比鄰而居,可依托本地資源的優勢,有效發掘當地旅游資源,將項目開發與環境保護、旅游開發、經濟建設有機結合,真正體現了集旅游、休閑、觀光、祭拜、祈福為一體的“活人樂,往生安”的上乘之地。
公墓是人們寄托感情的場所和國家推行殯葬改革的載體,是社會化服務中不可或缺的相對獨立的行業。隨著歷史的變遷、社會的發展,公墓已有簡單、單一的處理骨灰或遺體功能演變這、為多功能的集合體。充分認清公墓的價值與功能對于公墓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用先進、科學、文明的喪葬理念取代愚昧、落后、迷信的喪葬觀念。所以現代公墓建設是精神文明發展的需要。
公墓建設是殯葬改革的需要。公墓是黨和國家推進殯葬改革的重要載體,可以規范人們的喪葬理念。建國以來,殯葬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人們基本上樹立了正確、文明的喪葬觀。因此,加強公墓建設與管理,提供多元化的骨灰處理方式,滿足不同階層的需求,可以起到引導殯葬改革的作用。
公墓建設是城市建設發展規劃的需要。陵園建設的水平在一定意義上象征著現代城市的文明與進步。綜觀其他城市的公墓陵園,無不以其優美的環境、獨奇的藝術形態、濃厚的文化底蘊成為城市歷史、人文的景觀。公墓是城市的組成部分,是重要的人文景觀,更應成為重要的人文紀念公園,而不是一堆人為的垃圾。因此,一個城市應從歷史與文化的角度搞好公墓陵園建設,提高公墓陵園的文化含量。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殯葬管理條例,殯葬管理的方針是:積極地、有步驟地實行火葬,改革土葬,節約殯葬用地,革除喪葬陋俗,提倡文明節儉辦喪事。
鐵牛山陵園本著“和諧理念,真誠態度,嚴格管理,優質服務”之原則著力打造高品位、高等級、高標準之現代化陵園。使之成為先人最佳的福居之地。讓生命的故事在這里永續演繹.........
微信公眾號
電話:15609201555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