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主動安全保障與風險防控鐵路行業重點實驗室及其學術委員會成立大會順利召開
【太平洋汽車網 行情頻道】
2021年4月21日,學校召開運營主動安全保障與風險防控鐵路行業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成立大會暨2021年度第一次工作會議。重點實驗室主任秦勇教授主持會議并宣讀了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及管理團隊成立通知,國家鐵路局總工程師嚴賀祥、副校長余祖俊出席會議并向學術委員會委員頒發證書。
該重點實驗室是國家鐵路局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創新科技發展決策部署,順應鐵路行業發展需要,首批認定的17家鐵路行業科技創新基地之一。其研究方向聚焦于鐵路運營主動安全保障與風險防控,符合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是國際鐵路基礎研究、前沿技術與工程應用的前沿熱點發展方向。
該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由中國工程院院士盧春房等12位行業專家組成,其中,盧春房、國家鐵路局原副局長陳蘭華擔任顧問;北京交通大學賈利民教授擔任主任;京滬高鐵公司劉學文副總經理擔任常務副主任;國家安全科學與工程研究院康榮學副院長擔任副主任;北京交通大學副校長余祖俊、中車青島四方副總經理梁建英、中車長客副總經理劉長青、中車工業研究院院長龔明、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主任劉保明、北京交通大學運輸學院院長聶磊、北京希電公司副總經理高一凡擔任委員。
陳蘭華、賈利民向該重點實驗室管理人員頒發證書,向共建基地授予牌匾。
嚴賀祥表示,要堅持科技創新,順應行業發展需求,凝聚科技力量,發揮獨特優勢,促進人才、項目和基地有效結合,打造行業科技創新戰略力量。
嚴賀祥對建設好重點實驗室提出三點意見,一要強化組織領導,突出協同創新,不斷提升科研能力,通過平臺共建、資源共享,形成更加強有力的創新鏈。二要堅持需求導向,要立足自身優勢,瞄準科技前沿,堅持自立自強,發揮創新主體作用,發揚三牛精神,加快研究和成果轉化,努力實現更多新技術的突破;學術委員會要發揮專家智囊團的作用,站在國家行業高度,聚焦前沿技術,幫助實驗室凝練不同階段具體研究方向和研究任務。三要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培養高素質人才,堅持把人才資源開放放在科技創新優先位置,加強創新型、技能型、應用型人才培養,努力造就更多國際一流的科技領軍人才、創新團隊,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青年科技人才后備軍。
余祖俊對國家鐵路局及該重點實驗室共建單位(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京滬高速鐵路股份有限公司、同濟大學、北京錦鴻希電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長期以來的支持與幫助表示感謝。他表示,有信心把重點實驗室建設為行業里的優質一流平臺,充分發揮鐵路行業龍頭高校的模范作用。
秦勇在會議中重點匯報了該重點實驗室的建設規劃及2021年工作要點,學術委員會現場審議了重點實驗室的建設目標、研究內容、管理機制、五年發展規劃等總體建設規劃及2021年工作計劃,并提出了具體意見和建議。
賈利民認為,建設該平臺的初心是集中力量打造行業協同創新平臺,依托學校及各共建單位資源為行業輸出優質人才,提供高水平創新成果,在源頭創新基礎上實現參研單位的成果轉化。他表示,有信心建設世界一流的科研平臺,努力為鐵路世界性難題提供普適的解決難題的理論和方法,形成相應的技術和手段,同時基于高校平臺為共建單位提供人才培養渠道,培養在全球范圍內有引領水平的人才隊伍。
陳蘭華指出,該重點實驗室的建設目標要立足于資源整合、信息共享和綜合分析,建設成世界一流的鐵路綜合安全智能管控平臺,支持形成完整的高鐵安全相關國家標準,得到國際認可。他強調,要把重點實驗室的建設落到實處,穩步前進。
劉學文指出,實驗室建立恰逢其時,未來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出發點,保持前瞻性學術思維,有效依托學校平臺,通過理論模型和有效數據資源的迭代驗證,總結適合于中國現場實踐的創新成果并指導現場運維。京滬高鐵已運營十周年,將為實驗室發展提供堅實的現場支持。
康榮學表示,應重視從人機環管系統安全角度加強人的不安全行為及周邊環境對軌道交通安全影響的研究,完善提升行業應急預案和風險防控方面的研究,利用先進的工業互聯網+等新技術,建立安全運維大數據信息服務平臺。
梁建英在發言中提出,要面向運營現場中的實際問題,結合理論研究,深入挖掘問題背后的機制規律;要研究多系統接口關系、耦合理論及其技術實現途徑,以及系統邊界條件對安全的影響;要以重點實驗室為依托加強成果轉化及其商業模式的構建。
實驗室管理團隊主要人員中車長客總工程師沙淼、京滬高鐵公司總工程師侯日根、中車青島四方副總工程師吳冬華、中車長客副總工程師王金田、同濟大學歐冬秀教授、北京希電公司總經理夏志誠等代表共建單位對國家鐵路局和我校的支持表示感謝,并對實驗室的建設和發展充滿信心,未來將共同建好該實驗室,為鐵路行業安全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加會議的還有國家鐵路局科法司、我校科技處等相關部門負責同志,以及實驗室各方向帶頭人、學術帶頭人和科研骨干等40余人。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