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全面替代燃油車拐點來了?專家:還要等等
【太平洋汽車網 行情頻道】2021年,新能源汽車終于迎來真正爆發,市場邁出量變引起質變的第一步——1~11月,累計銷量接近300萬輛,全年滲透率有望達到13%,超前逼近2025年20%的政策目標。
與此同時,充電、續航、安全等因素仍在影響其消費信心。剛剛進行的目前為止新能源車最大規模的冬季測試顯示,新能源汽車的續航里程(詢底價|查參配)受冬季低溫影響仍十分明顯,當室外氣溫達到-20℃時,不少車輛衰減超過50%。
從政策的長遠方向來看,新能源車成為主流已經是板上釘釘,但新能源全面替代燃油車拐點真的來了嗎?推動拐點早日實現,要解決哪些技術難題?多位專家給出了自己的觀點。
冬季續航打折有解無解?
據介紹,此次由懂車帝發起的大規模冬測囊括了市場上最熱門的41款新能源車。數據顯示,低溫環境下,所有車輛的續航里程均出現較大幅度的衰減,但不少車輛實際續航已超過或接近300km,基本可以滿足一周充一次的使用需求。從結果來看,冬季帶來的續航大幅衰減,短時間內有解么?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新能源汽車冬季掉電問題的改善注定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隨著北方新能源車型越來越多,相關數據的積累日益完善,這一問題可以逐漸得到改善。“現在多數新能源汽車標準續航在400-500km,冬季在300km左右基本上可以實現。但想要完全解決這一問題,并不現實。”
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副秘書長王子冬則表示,續航情況的好壞不能只看絕對值,更重要的是相對值的變化。“常溫情況下跑800km,低溫情況下跑300km,那這一表現就很差了。冬季掉電問題是電池材料本身的特性,如果是低溫下充、低溫下放,一般情況下要打個五折,這是電化學決定的。”
據了解,為了破解電動車“冬季魔咒”,各大車企紛紛選擇了“缺啥補啥”的方式,爭先恐后的提升電動汽車續航里程。根據懂車帝發布的數據,2015-2021年間,我國電動汽車續航里程從250-400km已經攀升到600km以上。截至今年10月,續航里程超600km的電動汽車車型已有20余款。
自主品牌虛胖還是彎道超車?
在此次新能源冬測中,國產車表現優異,續航排名前十的車型中,有七款是自主品牌,實際續航接近或超過300km的四款車全是國產。市場數據也在驗證國產車的優秀,據乘聯會數據,今年1~11月,銷量排名前三的新能源汽車廠商依次為比亞迪、上汽通用五菱、特斯拉中國。
在特斯拉獨占全球市場鰲頭、各傳統車企加速跟進的大背景下,目前國產車的表現是虛胖還是正在逐步彎道超車?
崔東樹指出,自主品牌在應對電動車低溫問題上表現較好,主要得益于北汽、廣汽等主流車企在北方地區出租車、網約車領域滲透較深,專門針對北方城市進行了針對性的改進,以保證其電動汽車在北方的適用性。整體來看,無論是實用性還是可選擇性上,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已經頗具競爭力,無懼合資或進口品牌。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新能源汽車分會秘書長章弘表示,自主品牌特別是新勢力造車企業,參與造車歷史相對較短,背負的歷史包袱較少,可以輕裝上陣。合資品牌和進口品牌都是百年老店,在新能源汽車起步階段,舍不得丟棄積累了百年的燃油車制造系統,有些滯后。但雙碳目標不僅僅是中國的規劃,合資和進口品牌也許會呈現出厚積薄發的態勢,加快新能源汽車的推出速度,追趕上來。
長續航與耐寒性,哪個是未來技術方向?
在已經進入激烈競爭的新能源車市場,從各大車企發布新車的趨勢來看,加長續航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向。如蔚來、智己、埃安等車企,都在陸續推出1000km超長續航車型,以此來緩解電動汽車車主的里程焦慮。長續航會是未來的主要技術方向么?
“越長續航并不一定越好,就目前來看,600-700km續航里程應該會成為市場主流。一旦超過,車企就需要更多地考慮成本問題了。” 億維經濟研究院研究部總經理、中國電池產業研究院院長吳輝指出,靠提升電池容量來提升續航里程的方法不僅會加大成本,也并不能徹底解決電動車冬季電量大幅衰減的問題。
在吳輝看來,受材料本身特性的影響,想解決這一難題,應該聚焦在提升電池低溫系統上。“下一步要加大新材料的開發,改進電池低溫系統。其次,可以采用熱泵等方式對電池進行加熱,讓電池的工作環境溫度升高,改善電池在低溫下的性能衰減問題。”
崔東樹則認為,1000km續航已經超越了新能源乘用車正常使用范圍,不會成為新能源乘用車的主流,但1000km續航的意義并非在此。崔東樹表示,“要看到這種電池在其他車型上的意義。目前電動皮卡等在美國是主力車型的產品在我國十分少見,如果把大電池技術應用到輕卡、輕客、物流車等產品上,對于整個新能源汽車產品發展的序列化有重要意義。”
新能源車時代拐點來了嗎?
新能源汽車普及速度超過市場預期,更為重要的是,高增速的推動力已經不再僅僅是政策因素。多位專家指出,今年新能源汽車已經由政策驅動逐步轉變為供給驅動,供給端的車企推出越來越多優質車型,進而帶動銷量提升。中汽協日前也明確表示,目前消費者對于新能源汽車接受度越來越高,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由政策驅動轉向市場拉動。
消費熱情日益高漲、市場占有率穩步提升,是否意味著新能源車全面取代燃油車的時代已經到來?
章弘指出,據乘聯會的統計,到年底新能源車的產銷量將是去年的200%以上,這與燃油車因芯片和供電所造成的不穩定增長大相徑庭。新能源汽車已經進入由政策驅動的單輪發展,轉為政策市場雙輪驅動發展的新趨勢。不過,受充電換電設施尚不足夠普及、二手車殘值預估難、售后服務標準不統一等因素制約,迎接新能源汽車拐點的到來,還有一段路要走。
崔東樹同樣表示,疫情影響實際加速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步伐。自2020年7月至今,很多地方出現了新能源汽車的爆發式增長,但真正的、全面的、大規模的爆發,目前條件尚不成熟。如今正處于爆發后的休整階段,而非新的拐點到來。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