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地下”的激烈競爭
王威是一家汽車改裝店的老板,自己也是汽車改裝的狂熱追求者,他的這輛寶來花了近16萬元一次改裝而成,包括懸掛和剎車系統、操控系統和發動機。“只要能改的都改過了。”王威說。
王威坦言,目前的生意很不景氣,競爭壓力大。改裝店之間拼的是手藝和配件供貨情況。王威的改裝店是從改裝賽車做起的,現在開始為一般的私有車改裝,手藝自然不錯。現在主要的競爭在于改裝配件的供貨情況,一方面是配件的價格,另一方面就看配件品種全不全。“改裝配件種類不全,價格太高就沒有市場了”。
除了“地下”改裝店,目前許多高檔車指定改裝品牌也涌入中國汽車改裝市場。德國勞倫士是奔馳的一款指定精裝升級品牌,獲得奔馳的授權后,勞倫士能根據車主的要求,對汽車的車身外觀、內裝和動力系統等進行個性化改裝。雖然存在不小的經營風險,但是外國改裝廠商還是看中了中國汽車改裝市場,不惜以目前的慘淡經營為代價,等待市場轉機。
行業缺少相關規章制度
汽車改裝源于賽車運動,早期的汽車改裝是為了滿足賽事極速的要求,以提高汽車的速度和動力為主。隨著汽車市場的發展,車主的個性化需求催生了民間改裝市場。在歐洲、美國、日本,汽車廠商一有新車下線,便會隨之產生一系列的改裝方法和相應的配件,有些整車廠還專門配套生產適應于新車改裝的配件。他們不但可以改裝汽車外型,比如加裝大包圍,加裝尾翼,更換引擎蓋等,還可以進行內部的豪華裝飾,甚至能進行性能提升的改裝,如提高引擎的動力和扭矩,更換制動和避震系統等等。據統計,發達國家私人汽車的改裝率達到80%。
我國的汽車改裝市場還處在起步階段,與國外汽車改裝行業相對完整的產業鏈相比,無論是行業政策、管理規章制度還是應用技術及市場環境,都還存在較大差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關規定,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拼裝機動車或者擅自改變機動車已登記的結構、構造或者特征,包括車身顏色、長、寬、高等硬性標準。考慮到汽車年檢的壓力,車主們往往只會對汽車進行初級改裝,如車內音響、輪胎,增加內外裝飾或者尾翼等。
改裝安全性沒有保障
今年10月,上海國際汽車改裝博覽會將舉行,這是國內首次舉辦的如此大規模汽車改裝專業展覽,說明我國日益增長的汽車改裝需求正創造出巨大的商機。
王威說,由于沒有完整的規章制度,現在的改裝市場畸形發展。下一步管理部門要出臺什么樣的規定對市場影響很大,如果像上海一樣,見改裝車就抓,那就沒“戲”了。認為改裝市場畸形的人不止王威,涂蕓維也希望管理部門盡快出臺有關汽車改裝的規章制度,如安全性檢測標準等。因為缺少行業規范,汽車改裝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