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應積極爭取國際膠市定價權
天膠供需缺口加大使國內自給率下降
隨著國民經濟和國防事業的穩步推進,國內汽車工業和輪胎制造行業得以快速發展。據統計,2001年起我國已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橡膠消費國和進口國,2003年起成為全球第二大輪胎生產國和出口國。國內輪胎企業和跨國輪胎企業(諸如固特異、米其林、普利司通等),紛紛擴大在國內的輪胎生產規模,使得我國輪胎行業對天膠需求顯著增長,2004年國內天膠消費量超過180萬噸,占全球天膠消費比重的20%以上,預計2005年天膠消費量將超過200萬噸,其中進口量將超過150萬噸。但從天膠生產狀況來看,受地理緯度、溫度、風力以及降雨等自然條件的限制,我國天膠產區僅僅局限于海南、云南和廣東等地,目前國內天膠產量已逼近60萬噸,極限產量也僅為70萬噸左右。
從以上的供需對比可以看出,由于國內天膠產量增長緩慢,增長幅度僅為1%—2%,再加上去年海南、云南產區持續干旱,尤其是海南產區遭遇“達維”臺風襲擊,天膠產量顯著縮減,因此今后國內天膠產量仍將維持在較低水平,而天膠消費量將有10%以上大幅增長。國內天膠市場供需缺口不斷擴展,使得國內天膠自給率不斷下降。1999年我國天膠自給率為60%,2004年下降至30%,2005年有可能下降至25%。預計未來數年,我國天膠自給率將下降至20%以下的較低水平,這將意味著我國天膠對外進口的依賴程度將不斷加大。
國際橡膠聯盟控制全球大部分膠源
2003年11月15日,由泰國、印尼、馬來西亞三大產膠國組成的國際橡膠聯盟正式投入運行,這標志著世界上又多了一個壟斷性的生產商聯盟,即橡膠“卡特爾”組織。國際橡膠聯盟是由主要橡膠生產國構成的行業性壟斷組織,“卡特爾”組織是生產商聯手壟斷原材料供應的組織,其目的是穩定原材料市場價格和保護主要生產國的經濟利益。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國際商品市場上先后出現過上百個“卡特爾”組織,如1962年成立的可可生產者聯盟,1974年誕生的國際鋁土協會,1976年成立的香蕉出口國聯盟等,此外還有全球著名的原油生產國聯盟——歐佩克組織,上述組織在維護各自行業生產國利益方面均起到了重要積極作用。同樣,橡膠聯盟的成立和運行也標志著產膠國將聯手控制并壟斷天膠原料供應,協調各產膠國生產出口政策、產量和出口量,調控和干預國際產區現貨膠價的走勢,將對國際產銷區膠價走勢產生重要影響。
國際橡膠聯盟的成員占據了全球天膠供應量的較大份額,對國際天膠供應具有較強的壟斷性。泰國、印尼、馬來西亞的天膠產量占據全球的70%左右,如果印度、越南、斯里蘭卡加入該聯盟,那么該聯盟的天膠產量占全球的比重也將上升到近80%,這樣的話,該聯盟對國際天膠生產、出口供應的壟斷更強,國際膠價受上述國家天膠生產、出口政策變化的作用將更大。
國際橡膠聯盟調控膠價
事實上,決定“卡特爾”組織運行成敗的主要因素有下列四個基本條件:一是控制著實際產量和潛在產量的較大份額,二是“卡特爾”產品的替代品數量相對有限,三是對“卡特爾”產品的需求消費較為穩定,四是生產商愿意并且能夠持有并保留足夠數量規模的“卡特爾”產品。國際橡膠聯盟所調控的天膠完全符合上述四個條件:一、該聯盟已控制了全球70%以上天膠資源,若印度、越南、斯里蘭卡能夠加入該聯盟,則將控制全球天膠總產量近80%。二、天膠的替代品種——合成膠是石油化工產品,其生產成本主要取決于國際市場原油價格,而國際原油價格的不確定性將導致合成膠生產成本存在著較大的不確定性,因此合成膠的生產規模也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可見,合成膠替代天膠也是有限的。三、橡膠主要用于輪胎工業和汽車工業,而汽車工業作為全球工業的支柱產業,始終占據著重要地位,因此,國際市場對輪胎的需求始終較為平穩。四、橡膠聯盟中的成員現已有足夠能力調控天膠生產出口規模。
天膠主產國限制天膠出口
近年來,東南亞天膠主產國積極推進工業化,橡膠消費量顯著增長,同時各國政府也出臺相應措施限制天膠出口規模。全球最大的天膠生產國和出口國——泰國,目前國內天膠消費已占到產量的10%,并將未來國內橡膠消費提高到30%;天膠主要生產國——馬來西亞,目前已由凈出口國轉變為凈進口國;印度和斯里蘭卡的國內橡膠工業不斷發展,并開始限制天膠出口規模。值得一提的是,國際橡膠聯盟在積極擴展印度和越南成為該組織成員的同時,卻力圖將中國排擠在外,其目的就是想剝奪我國在國際橡膠市場的定價權。
在國際橡膠市場出現重大政策和規則變化時,往往都有利于橡膠生產國和出口國,不利于橡膠消費國和進口國。當今年國際膠價持續上漲,并達到中長期的歷史高位,雖然天膠主產國受產區不利氣候等客觀因素限制,但其主觀上并未出臺積極的增加天膠產量和出口量的積極政策,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國際膠價產生了助漲作用。
如何增強我國天膠定價權
由此看來,建設海外天膠采購基地和上市子午胎的原料品種20號標膠,將有助于增強我國在國際膠市中的定價權。
權威人士認為,隨著國內橡膠資源需求的快速增長,自給供應能力有限,全球天膠資源受到諸多消費國的激烈爭奪,而其替代產品——合成膠又受到原油等的嚴重約束,因此,我國應該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加快海外天膠供應基地建設,以提高我國對全球天膠資源的控制,由此而避免天膠主產國限制天膠出口的風險,填補國內天膠供需缺口,減輕對國際天膠主產國進口的依賴,增強我國在國際天膠市場中的定價權。也有有關人士呼吁,國家有關部門應對企業投資海外天膠生產基地給予政策和資金等方面的優惠,減輕企業投資風險,解決企業資金不足的困難,加快企業海外天膠生產基地的建設步伐,并在海外生產的橡膠制品返銷國內市場時,給予減免進口關稅和增值稅的優惠措施等。
與我國作為全球最大天膠消費國和進口國地位相比,目前每日10萬手左右成交量和5萬手左右持倉量的上海天膠期市依然存在著較大發展空間。上海期市應努力開發上市20號標膠,并使天膠成為國內期貨市場的復合性交易品種。
雖然天膠是國內期市的重要交易品種之一,但上市的5號標膠(替代品3號煙片膠)為傳統輪胎產品斜交胎的原料,而主流輪胎產品子午胎的原料——20號標膠尚未上市交易。如果上海期市開發上市20號標膠,并使其成為與現有5號標膠相匹配的交易品種,那么將顯著改善滬膠主力資金結構,這不但使期現套利資金漸趨平衡,而且兩品種之間的套利也將使滬膠平穩運行。
相對國際膠市而言,目前東京膠僅有單一的3號煙片膠上市交易,新加坡膠市不但有1號和3號煙片膠上市交易,而且也有20號標膠。因此,如果國內期市能夠開發上市20號標膠,這不但在交易規模上可能全面超過東京膠市,而且會在交易品種數量上縮減與新加坡膠市的差距,此外,滬膠期市在國際膠市中的定價作用也將顯著增強,滬膠在國內外膠市中的市場地位也將得以提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