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汽車普及率的逐年增加,消費者在將汽車作為交通運輸工具的同時,對汽車配置有了更多的要求,尤其是對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很多司機尤其是新手來說,倒車無疑是件非常頭痛的事,倒車雷達正好可以幫司機解決這個難題,因此越來越多的商家看好這個市場。
從目前市場情況看,國內倒車雷達生產廠家都是使用單片機控制方案,缺乏單芯片方案,如果能用單芯片實現整個系統功能,對倒車雷達生產商來說,不僅能降低開發和生產成本,對整機的可靠性也會有很大提高。目前成都國騰微電子有限公司推出了一款倒車雷達主控芯片——GM3101,與傳統方案相比,它將信號處理電路和單片機軟件設計都集成在芯片內,用戶幾乎無需調試就可以推出整機方案,大大縮短了用戶的開發周期和人力成本,也降低了倒車雷達的技術門檻。
主控芯片GM3101的功能特性
倒車雷達主控芯片GM3101的主要性能參數為:工作溫度為-40℃~+85℃;電源電壓為5V;檢測范圍為0.3~3.95米,檢測精度為0.05米;報警輸出周期為150.4ms。4個探頭輪流采樣一次輸出一次報警數據,它采用雙線差分方式輸出報警信號。報警信號包括:各探頭檢測到的障礙物距離危險等級信號、最近障礙物方位信號、最近障礙物距離信號及附加消息。與傳統的單片機方案相比較,其優勢還在于:防聲波衍射誤報處理,提高報警信號的準確性;環境適應功能,提高報警功能的實用性;智能識別功能,可以忽略小物體,防止誤報警。GM3101的內部框圖如圖1所示。
從圖1可以看出,該芯片集成了信號處理部分和測距運算部分。當芯片接通電源后,探頭驅動引腳向超聲波探頭發送驅動信號,驅動超聲波探頭發出超聲波信號,驅動信號發送完畢后,芯片等待信號返回。探頭接收到超聲波信號后,將信號送入芯片,進行信號放大、濾波、模數轉換處理,記錄信號發送和接收的時間差,根據此時間差計算障礙物距離,并輸出報警信號。超聲波探頭驅動采用分時順序的驅動方式,即依次對4個探頭輪流進行驅動,一個探頭的工作周期內要包括發送和接收兩種操作。4個探頭檢測完成構成一個檢測周期。若前一探頭在本工作周期內沒有接收到返回的超聲波信號,則芯片也轉入控制下一個探頭的工作。
余振處理及增益控制
1. 余振的處理
倒車雷達的設計過程中,余振的消除是一個讓人頭痛的問題,由于目前倒車雷達采用的探頭都是壓電陶瓷探頭,所以當探頭對外發出16個超聲波的同時,其自身的反射也會產生一部分余振,余振的信號幅度由大到小變化。由于用戶使用的探頭不一致,余振時間也不相同,一般來說,余振時間為1.5ms~2ms。由于余振出現在信道上,所以在余振時間內所檢測到的信號都會被余振淹沒,在余振時間內就檢測不出有用的信號,當然也就無法測出相應的距離。所以在倒車雷達設計中提出了一個“盲區”的概念,也就是說由于有探頭余振的存在,就造成了在0.3m以內倒車雷達的“盲區”。如果在設計中不消除余振,系統就會把余振當作有用信號,輸出錯誤的報警信號。GM3101在以下幾個方面對超聲波探頭的余振進行了有效的處理。

圖1:GM3101內部框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