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廣西貴港縣一經銷商將40萬元購貨款全部打入邵武正興武夷輪胎有限公司賬戶上后,銷售部經理陳壽德才急忙將剛“湊足”的貨發往對方。
這種情景出現在輪胎行業普遍降價競銷之時,令人驚奇。更意想不到的是,正興武夷輪胎有限公司基于原材料猛漲,決定從今年5月起獨家大幅度提高產品銷售價格,但由于其產品質量過硬,仍是供不應求。
可是,在5年前這家企業還是停產2年、設備無一完好的老國企邵武輪胎廠。通過嫁接民營資本,新誕生的企業迅速長大:員工從100多人增加到1200多人;產能從年生產25萬套汽車輪胎增加到100萬套,還有大型機械工程胎3萬套、摩托車胎300萬套、電動車胎300萬套、丁基內胎120萬套;產值從幾年前的2000萬到2006年2.497億,今年有望突破3.2億。企業的綜合實力、產品競爭力、市場占有份額等多項重要指標,均居國內同行業前列……
正興武夷輪胎有限公司發展如此之好,速度如此之快,根本就在一個“轉”字——觀念的轉變和發展方式的轉變。
老廠嫁接民資后,頭等大事就是抓質量。公司技術部經理陳建福是老廠技術部返聘人員,他說,老企業比較重視的是產值,是數量,一直沒有添置過質量檢測設備。而正興武夷公司一入駐邵武就拿出200多萬元訂購了檢測設備。
從數量到質量,企業的觀念發生了轉變:2003年初,公司花了3個多月,投入300多萬元對600多副輪胎模具進行了改造,提高了產品質量和美感度;從2003年3月開始,花了8個月時間,投入300多萬元,對輪胎胎面的單方單塊工藝進行多方多塊復合壓出,有效解決了輪胎肩空問題,延長了產品使用壽命,提高了產品使用的安全性能……
小改革產出大效益。如今,這家公司產品質量合格率達到100%,“武夷”、“臺輪”兩個品牌獲得了福建省著名商標、福建省名牌產品和中國輪胎行業名商標,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了腳跟,銷得快,賣價好。陳建福說:“產品質量是否過硬不是‘吹’出來的,也不是僅僅拿幾塊獎牌就算數,關鍵是要得到市場的認同。”
公司另一個重大轉變是發展思路的轉變——靠創新奪得競爭主動權。過去,企業死守舊攤子、老設備,產品單一且多少年一貫制。嫁接民資后,他們把設備更新改造和新產品開發作為企業發展的關鍵所在,花大本錢,下大力氣。第一年,拿出3000萬元,改造舊廠房、購買新設備,對產品進行初步改造升級;第二年,產品由初創時期的11個品種,增加到33個品種,并通過CCC認證。“工程車胎、叉車胎、摩托車胎、電動車胎等產品,30到50年都不會被取代。企業在短短的幾年間,上的項目多,且每項投入都是上千萬元,甚至上億元的大項目,沒有魄力不行,沒有大膽創新的思路也不行!”說到企業發展方式的變化,副總經理黃建省胸有成竹。
思路決定出路。2004年初,公司決定抓住中國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機遇,投入6860萬元建設年產3萬套、產值1.2億元的工程機械輪胎生產項目,2006年12月,這個項目全面建成投產。與此同時,公司2006年上半年又投入1.154億元,新上年產300萬套摩托車輪胎生產線項目,達產后年產值可達8000萬元,目前已實現小批量生產;今年,企業又投入5600萬元新增加電動車和自行車輪胎生產項目,達產后年可新增產值1.2億元;在此期間,企業還新上了與汽車胎、工程胎、摩托車胎等各種型號的外胎相配套的丁基內胎系列產品建設項目……
5年時間,輪胎業主要原材料橡膠從每噸7200元,提高到現在的2萬元,許多汽車輪胎制造企業紛紛倒閉。而正興武夷輪胎有限公司卻在生存和發展的嚴峻考驗中,“絕處逢生”又好又快地發展起來,市場占有率逐年在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