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輪胎翻修利用協會會長姜治云9日在此間宣布,該協會正式更名為“中國輪胎翻修與循環利用協會”。 姜治云在新聞發布會上說:“此舉旨在推動中國舊輪胎翻修和廢輪胎資源循環利用事業發展,節約資源,保護環境。”
發達國家和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證明,廢舊輪胎不是“垃圾”,而是寶貴的資源。姜治云說,充分循環利用廢舊輪胎,是節約能源、橡膠等原材料的主要途徑,同時也能消除廢舊輪胎造成的“黑色污染”。
根據該協會提供的數據,2004年中國橡膠消費達340萬噸,居世界第一,但國內橡膠資源匱乏,70%依賴進口。
在數千種橡膠制品中,中國汽車工業耗膠量占橡膠消費總量的63%,其中輪胎占55%。
2004年中國輪胎產量達2.39億條,居世界第二位,廢舊輪胎的產生量約1.2億條,并以每年12%的速度增長。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計,2005年中國國產汽車產銷量將達到560萬輛。另據海關統計,2005年前11個月中國進口汽車14.5萬輛,預計全年進口近16萬輛。
原中國輪胎翻修利用協會成立于1987年4月,于2005年12月8日正式批準更名為“中國輪胎翻修與循環利用協會”,是中國唯一的舊輪胎翻修和廢輪胎資源循環利用的全國性社團組織。其業務指導部門是國家發改委環境和資源綜合利用司。
該協會數據顯示,成立近20年來,該協會僅輪胎翻新與綜合利用就為國家節約橡膠資源187.5萬噸,節約各類原材料——如鋼材、簾布等——價值可達200至300億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