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9月17日開始至10月10日,《中國消費者報》與《中國汽車報》聯合舉辦了《潤滑油品牌認知與消費狀況調查》,本次調查得到了廣大讀者包括潤滑油消費者的熱情參與和積極支持。從對調查問卷答題者的職業來看,有專業司機、私車主、私企老板、機關干部、汽修人員、經營管理人員等,基本涵蓋了各種類型的潤滑油消費者。經過對有效問卷進行認真統計、歸納、總結,可以得出如下結論。這次做的公益性質的調查,反映了當前消費者和公眾對國內外潤滑油品牌認知程度和品牌消費現狀的基本概況。
“長城”是消費者心中的國油知名品牌
在“你經常接觸的、你認為最知名的和你最信任的國內潤滑油品牌是哪幾個”的調查選項中,選擇長城潤滑油的人數位居前列,并占有相當的比例。
長城品牌在消費者中的知名度、信任度均較高,這是其長期耕耘、不懈努力的結果。長城品牌有著30多年的經營積累,在消費者經常接觸的國內品牌調查中位列第一。調查結果同時顯示,國內絕大多數潤滑油品牌,消費者的接觸程度、知名度和信任程度都遠不及長城。這些品牌大都只在某個局部市場占有一定優勢,還沒有形成全國性的廣泛影響力。
專賣店、換油中心、特約維修站是消費者選擇最多的換油地點。
從消費者選擇購買、更換潤滑油場所的調查來看,消費者選擇潤滑油專賣店和換油中心的最多,這種情況大多發生在中小城市及那些已經過了保修期的車輛。那么,誰的潤滑油終端專賣和市場營銷做得好,誰的網絡鋪設得廣而密,誰就能夠贏得更多的消費者。而在北京等汽車保有量較大的城市,有相當一部分消費者選擇所駕車輛的特約維修站換油。對于那些缺乏油品常識的車主來說,在特約維修站換油心里感覺踏實,但特約維修站換油價格普遍較高,隨著車主油品消費經驗的積累,這些人可能會轉向專賣店買油和換油中心換油。對于算計成本的運營類專業消費者,大多會選擇潤滑油專賣店購買潤滑油,或到換油中心或路邊維修店換油,這些地方價格要便宜些。
在影響潤滑油消費主要原因的調查中,有一半以上的被調查者認為品牌知名度是影響潤滑油消費的主要因素。在目前絕大多數消費者尚不了解油品應按級別優先選擇的情況下,消費者常常把品牌和品質等同起來,混淆兩者的差別。有近1/3的被調查者認為潤滑油產品的性價比也是影響消費的主要原因之一。
調查顯示:電視、戶外廣告、報紙雜志是獲取品牌信息的主要渠道,消費者從報紙、雜志、戶外廣告等平面媒體獲得的信息成為僅次于電視的重要來源。
從本次調查來看,影響潤滑油消費的因素依次是品牌、產品性價比、廣告、口碑、促銷員推薦等。希望國油品牌能夠高度重視這幾個影響潤滑油消費的因素,結合企業自身實際情況,迅速提高企業的綜合競爭力,在與洋油的競爭中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
從潤滑油API(美國石油協會標準)認證、潤滑油的API排序、國內外知名品牌相同級別產品的質量差距有多大、選擇判定潤滑油品牌與級別的方式、汽車廠售后服務用油指定品牌級別、國家是否應該盡快制定高檔潤滑油(SF/CD級別以上)國家標準的諸多選項中,可以看出普通消費者在購買潤滑油產品時“盲目消費”帶有普遍性。針對這些問題,在潤滑油知識普及、汽車維護保養、常識推廣等方面國油比洋油做得好些,兼顧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據業內人士分析,潤滑油高端市場將在明年重新“洗牌”,并隨著國內汽車保有量快速地增長,對國內汽車服務行業的規模、服務模式、產品性價比、實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無論如何,將來真正能“走進”消費者生活的一定是優勝劣汰的產品、最大限度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