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用非織造材料市場潛力巨大
汽車用非織造材料一般是利用聚酯纖維、聚丙烯纖維、玻璃纖維、碳纖維和部分天然纖維等,經過水刺、針刺或紡粘、熔噴成網工藝制造的汽車結構件、裝飾件以及配套產品,包括空氣和油的過濾介質、內飾材料、隔熱絕緣板材料等。由于汽車配套所必需的非織造布產品具有原料來源廣泛,工藝流程短,成本低,同時又具有良好的適用性能,因此,近年來越來越受到汽車材料工業的重視,其發展勢頭異常迅猛。
汽車平民化為非織造材料帶來商機
據統計,過去生產一輛轎車平均僅需1平方米非織造材料,而今天則需20多平方米非織造材料,而且用量還在繼續增加。據大眾汽車公司統計,僅高爾夫車型每天使用的汽車用紡織內飾材料就達10萬~15萬平方米,其中多數為非織造材料。這還不包括纖維增強塑料板基材、吸音材料等非織造材料。
在日本,汽車用非織造材料做車頂表面的裝飾已非常普通,幾乎70%的車頂裝飾都使用非織造材料。在歐洲也已超過50%。可以說,幾乎所有的汽車生產國,在汽車生產過程都大量使用非織造材料。權威機構預測,隨著汽車進入家庭的普及化,汽車用非織造材料的市場將進一步擴大,從而給產業用紡織品帶來了巨大的市場。
近年來,我國非織造布每年用于汽車工業的數量近7000萬平方米,汽車用非織造布已占國內非織造布生產總量的兩成。紡織工業非織造布技術開發中心高級工程師陳忠寬認為,非織造布作為一種新型紡織品,在很多產業應用領域已完全能代替甚至超過傳統的機織物和針織物。在汽車制造領域,非織造布更能滿足不同用途的需要。如長春一汽生產的CA7220型紅旗轎車就在前擋板左上部、中部、右上部以及前擋板上部的左右兩側使用了非織造布;同時,在儀表板右下護板,左右兩側護板上也使用了非織造布。他說,汽車制造業,特別是轎車制造工業,是衡量一個國家工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它反映著一個國家的發達程度。根據我國汽車工業的發展規劃,在跨入新世紀的第一個10年里,在不斷提高轎車產量和質量,重點開發生產適合我國特點的家庭實用節能型轎車的同時,作為汽車配套所必需的非織造布產品的開發必將大有作為。
影響未來發展的關鍵性技術還是空白
目前,我國已形成初具規模的一批重點非織造材料生產企業,可基本滿足汽車整機廠配套所需的各類內飾用非織造材料。廣西桂林76041研究所的高級工程師劉向陽在接受采訪時告訴記者,我國在汽車非織造材料方面的研究開發逐步擴展,已經取得一些成果。如儀征化纖股份有限公司與世界最大的功能布料用聚合紗線生產商美國UNIFI公司合資成立儀化宇輝化纖有限公司,開發新品,使儀化的長絲產品進入汽車裝飾面料等新領域。又如,西安交通大學與廣東省東方劍麻集團有限公司聯合研制的環保型劍麻纖維增強汽車剎車片,經過權威部門性能測試,剎車片的摩擦系數、磨損率、硬度、沖擊韌性等各項性能均達到國家標準,這種以劍麻作為增強纖維的環保型汽車剎車片,具有摩擦系數平穩、熱恢復性能好、剎車噪音小、使用壽命長、低成本等優點,同時消除了對人體的危害及對環境的污染,開創了我國汽車剎車片的新時代。他說,近年來,國內以裝飾為主的汽車面料市場發展很快,需求價值將達800億元以上。在談到我國汽車內飾非織造材料與國外同類產品時,劉向陽認為,質量和性能都還有差距,“主要是技術研發力度不夠,在環保型材料、高強度復合材料、高性能汽車過濾材料以及電動汽車電池隔膜材料等帶有前瞻性的基礎研究開發上是有一定距離的。此外,影響汽車用材料工業未來發展的關鍵性技術還是空白
汽車非織造材料的蛋糕我們切了多少
根據有關數據顯示,中國目前汽車保有量已達到3400萬輛,近10年以12%的年均速度增長。有專家預測,到本世紀30年代中后期,我國汽車保有量將趕上或超過美國(美國汽車保有量2004年為2.4億輛)。2006年,我國生產各類轎車370萬輛,占全部汽車產量的54%。面對這樣一個“大蛋糕”,總體來講,我國的汽車用非織造材料生產企業規模大都偏小,產品科技含量不高,環保、安全的產品與國外仍然有不小的差距。
據記者了解,江蘇太倉、常州等地是生產汽車非制造材料相對集中的地區,有幾十家企業,年產量幾百噸到上千噸不等。常州全立纖維制品有限公司是生產工業無紡布的企業,其中為汽車內飾配套生產的紡織品達到200噸/年,產值約1000萬元。該公司總經理孔繆彰告訴記者,雖然企業規模不算大,但還是有訂單的。企業主要為國內汽車配套生產內飾材料,如車內裝飾布、地毯等。江蘇太倉中興無紡布是個占地5畝的小廠,工人有20幾個,有4臺設備,廠長董衛平談起車用非織造市場時說,我看好車用紡織品這個市場,下一步還打算擴張生產規模。中聯地毯有限公司是蘇州一家規模較大汽車地毯制造企業。每年為上海大眾、二汽神龍富康、上海通用、廣州本田等公司生產汽車地毯、后背箱墊布、密封條、后隔蓋板等無紡布800萬平米,大部分為水刺無紡布產品。公司辦公室劉先生告訴記者,企業這幾年的產量逐年擴大,僅汽車用無紡布產品年產量就達2000噸。
專家坦言,制約我國汽車內飾材料的兩大問題:一是安全,二是環保。除了要考慮減震性、緩沖性、阻燃性等性能外,還要考慮不含甲醛等有毒物質,滿足環境保護需求。要特別重視開發以節省能源、資源循環再生利用的綠色車用內飾材料。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