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噴”行情的絕情別離與進入門檻的“等級”限制、制造成本的上升與獲利空間的萎縮,價格戰的白熱與消費者的觀望,在重重重壓之下,部分原本欲在整車市場掘金的“外行”資本已望而卻步。但隨著汽車保有量的逐步上升,汽車電子等原本被邊緣化的汽車用品市場引起了更多國內資本的關注。
“我國汽車需求量仍在增長,越來越多的駕車人士對車內娛樂享受有了更多更高的追求,而汽車音響的功能正逐漸多樣化,已經從以前單一的聲音播放擴大到了現在的音樂、影片、導航、娛樂、監控等多元功能。” 廣州兆星電子總經理董耀平表示,這幾個因素必然導致汽車音響市場需求量持續增長。
“2005年中國僅車載音響市場將達到1億1千萬美元。”索尼(中國)汽車音響市場部日前作出如是預測,并高調公布其將以更大規模向中國汽車音響市場擴展的戰略部署。
根據有關機構預測,到2010年,中國汽車市場產銷量有望達到1000萬輛,超過德國、日本成為繼美國之后的第二大汽車生產和消費大國。與此相應,汽車音響的市場潛力也顯而易見。
實際上,隨著全球汽車音響產業的轉移和擴張,我國正成為全球汽車音響的主要生產基地和產業轉移的主要承接地。有關資料顯示,全球有六成左右的汽車音響產自中國。與全球汽車巨頭悉數扎寨中國相類似,目前國際品牌汽車音響企業中有八成已在中國投資設廠。
據悉,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全球汽車音響生產基地經歷了兩次大轉移,第一次是從日本轉移至韓國、臺灣,第二次則從韓國、臺灣轉移至中國大陸,這次大轉移正在進行之中。進入本世紀初,汽車音響業又經歷了第二輪擴張,其特點是原來做家用音響的品牌開始進入這一領域,以往在中國主攻消費類電子的企業,如三洋、上廣電、飛利浦、創維、德賽等開始投身汽車音響業。
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市場上的國內外汽車音響品牌多達500多個,同比增長25%30%,呈現出日韓品牌、歐美品牌和本土品牌競相放歌的局面。
據了解,汽車音響市場主要分為兩部分:一是原廠配套市場,它是指汽車廠家在汽車的生產過程中OEM某個品牌作為其汽車音響的標準配置;二是零售配套市場,指面對消費者的終端零售市場,如汽車音響改裝等等。
在國內市場,目前針對汽車原廠進行配套的OEM市場地盤最為穩固。我國去年汽車年產銷量已達四百多萬輛,據有關機構測算,與此配套的汽車音響OEM市場年需求量大約在500萬套左右。我國汽車音響OEM市場集中程度很高,由于各汽車廠家一般都會選擇固定的品牌配套,其他品牌很難從別人碗里搶羹,目前江蘇天寶、西門子VDO、飛利浦、深圳航盛等幾大生產企業在國內汽車原廠配套市場的占有率達到四分之三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