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荔灣區西關大屋社區,提起“大喇叭、小哨子”無人不知,而這一舉措就是由社區民警劉奕鵬發起的。有著十幾年警齡的劉奕鵬,2003年走進西關大屋社區后,憑著一顆為人民盡職盡責的心,與社區內的百姓建立起牢不可破的感情紐帶,為居民撐起了一片平安和諧的天空。
2003年劉奕鵬上任昌華派出所社區中隊中隊長兼西關大屋社區民警。經過分析,劉奕鵬發現,社區內的許多案件都是由于事主不能及時報警或疏忽大意而讓不法分子得逞。因此,從2004年年初起,劉奕鵬就開始在社區內探索實施“大喇叭、小哨子”工程。
劉奕鵬說,“大喇叭”就是當他帶領聯防隊員在社區內巡邏時,都隨身攜帶一個擴音喇叭,遇到有亂停放摩托的,就通過大喇叭招呼車主出來,把摩托存放到保管站,這樣做不但防止了機動車被盜案件的發生,還起到了提醒居民提高防盜意識的宣傳作用。而“小哨子”則是由劉奕鵬自費購買哨子,派發給治安員和社區居民,哨聲響起就是報警信號,聽到哨聲的治安員、聯防隊員及群眾會循聲而來,不法分子不是落荒而逃,就是束手就擒。
入屋慣偷栽在小小報警器上
西關大屋社區內大街小巷多、低矮平房多,這樣一來對入屋盜竊案防范難度大。為此,劉奕鵬一直琢磨設計一種價錢便宜、簡易有效、適合老城區居民家庭的報警器。后來幾經周折,劉奕鵬終于在互聯網上找到了一種簡易報警器,而商家也破例以4.5元的成本價提供了一批。2005年年初的一天凌晨3時多,家住逢源大街的潘先生一家正在熟睡,突然被防盜器的響聲驚醒,潘先生半信半疑地跑到裝防盜器的陽臺門查看,發現一個試圖入室盜竊的小偷正躲在門后——慣偷竟栽在只有4.5元的報警器上。自推廣這種簡易報警器以來,西關大屋社區創造了入屋盜竊案零發案的紀錄。
在西關大屋社區,居民家里有急事有難事,第一時間想起來的就是劉奕鵬。2006年12月29日,特困救濟戶陳貴榮的妻子突然去世了。他第一時間便給劉奕鵬打電話,當時劉奕鵬正在參加省公安廳的活動,但電話里的陳貴榮顫抖無助的聲音牽住了他的心,劉當即聯系社區的治保主任,委托他幫自己拿出1000元錢,幫助陳貴榮辦理后事。因為此事,陳貴榮銘記一生。從此,陳貴榮當起了義務治安巡邏員,協助劉奕鵬抓獲盜竊分子。
“廉政愛民的主題大得很,愛民的事情小得很,這個大主題的展現,就來源于大量的、無處不在的、無微不至的愛民小事。讓群眾滿意,是我作為民警最大的心愿。”劉奕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