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明年配額取消了,2006年關稅調低了,大量進口車涌進來了,就是買車的最佳時機!”這是很多消費者的共同觀點,也是消費者持幣待購的主要心理。不過,配額取消、關稅降低到底對車市有什么影響?值得我們仔細分析。 許可證壓力已經提前釋放
長期以來,許可證像一只無形的手,左右著進口車價的走勢。但到了今年5月過后,許可證的影響幾乎消失殆盡。原先十幾萬元一張的許可證如今只需數千元即可搞定,“洛陽紙貴”的時代一去不返,許可證壓力已經得到提前釋放。除去許可證之外,關稅也并非表面上看到的至2006年7月1日降到25%那么簡單,因為關稅是一個整體稅率,對不同排量、不同車型又有所區別,而且還要考慮到增值稅、消費稅、運輸費用、經銷商利潤等。所以,指望關稅下調就可以買到便宜得多的進口車,也是不切實際的想法。
最近,成都市面上韓國現代酷派、04款日產風度的售價已經非常接近國際售價,與明年配額取消、2006年關稅降價已沒有太大關系。
國產車才是車市主戰場
等到2006年7月1日,關稅下調到25%的時候,是否真如消費者預期的那樣,進口車大量涌入呢?其實未必。
一方面,由于國內相對低廉的勞動力成本,許多國際知名品牌已經開始大量國產,而這些進口車的國產化反過來也給進口車市帶來了沖擊,比如寶馬3系、5系因為國產化就不再進口了,而像佳美、奔馳C系、E系這些即將國產化的熱銷車型在國產化之后也將不再進口,進口經銷商也在逐步減少其訂貨量。車市競爭,主要落在了國產車身上。
另一方面,由于政策面的調控,進口車也不是想來就來的。據傳言,明年起有關部門將實行進口車登記審核制,對進口商的資質、實力都有嚴格要求,同時,強制3C認證也是一道難邁的坎,一些產量小,過于個性化的車型將會因為高昂的認證費而被拒之于門外。
基于以上判斷,有關專家認為,近期國產車型大幅降價其實與進口車沖擊并沒有直接關系,而是國產車競爭的必然結果。但同時也要看到,同一汽車品牌的車型既不可能全部國產,也不可能全部進口。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進口、國產車型將相互交織,車型也將進一步細分,市場定位的不同將引發競爭層面的不同,而這種多元化的競爭格局也將逐步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