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確定氣囊是否存在質量問題?
◆對于確認屬于正面碰撞的事故,在訴訟中最難處理的是碰撞程度的確定。
◆通過試驗方法對單個的氣囊訴訟案件進行鑒定幾乎是不可能的。國內、國外的試驗機構都做不到。
◆對于安全氣囊的質量糾紛,可行的辦法是采用統計方法。
○主持人:
據了解,一些國家已強制要求新出廠的轎車裝備安全氣囊。我國有沒有這種要求?
●朱西產:
近來,有很多汽車廠打電話詢問我國何時強制裝備安全氣囊。我想,這可能是廠家對我國強制性檢驗項目中的正面碰撞乘員保護項目CMVDR 294的理解有誤。CMVDR 294是參照歐洲ECE R94.00版本制訂的,將安全氣囊作為輔助約束系統,并沒有像美國FMVSS 208中那樣,規定前排必須裝備安全氣囊。換句話說,安全氣囊不是CMVDR 294強制規定的裝備,安裝安全氣囊只是達到或改進正面碰撞安全性的手段。如果采用其它技術能夠滿足CMCDR 294的要求的話,可以不裝備安全氣囊。
我在這里強調安全氣囊并不是CMVDR 294強制安裝的,并不是說安全氣囊不好。歐洲、美國大量裝車使用已經表明,安全氣囊具有明顯的保護效果,用戶已經普遍接受了安全氣囊,甚至人們將安全氣囊看成是一個車型碰撞安全的象征。
○主持人:
出現氣囊糾紛時,應該通過什么程序來確定產品是否有問題?怎樣確定是否是產品的問題?進行檢測需要多少費用?
●朱西產:
這要看情況。有些事故從事故現場、事故車變形形狀就很容易判斷事故類型,如果不屬于正面碰撞,則正面碰撞防護氣囊對乘員不起保護作用。
對于確認屬于正面碰撞的事故,在訴訟中最難處理的是碰撞程度的確定。如果車輛前縱梁結構沒有明顯的變形而氣囊意外爆開了,很容易判定屬于誤爆;如果車輛前縱梁發生了屈曲變形,動力總成明顯后移,使用該車型的能量網格數據和車身殘留變形計算出的等效固定壁障碰撞車速也遠遠高于廠家設定的門檻值的話,氣囊是應該爆出的,但要判定是否屬于氣囊的問題還須獲取事故發生前氣囊工作情況的資料。最難處理的是處于起爆條件邊緣的事故情況,即用能量方法計算出的碰撞速度精度是比較低的,無法分辨邊緣狀態。
解決氣囊糾紛的最佳途徑是安裝行車記錄儀,記錄下事故前、事故中的各種狀況及碰撞減速度波形等重要參數。目前使用的氣囊電控單元一般都具有這一功能,廠家可通過下載事故中ECU內的記錄,了解事故過程。目前國內解決氣囊糾紛也都是這樣做的。
○主持人:
但消費者有時并不認可廠家拿出的數據,而且懷疑這種方法不夠公正。這種懷疑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的。
●朱西產:
從技術上說,使用ECU記錄的數據完全能夠解決安全氣囊的糾紛,問題出在公正性方面。安全氣囊系統的技術是屬于企業的,數據下載用的儀器、下載過程的操作、對數據的解釋都只能由企業完成,使得用戶對得出的“氣囊系統工作正常”的結論難以接受。
對于安全氣囊的訴訟,國外也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日本掛了十幾年的官司都有。有一個解決方案是,在車輛上安裝標準化的行車記錄儀,但這要增加成本。
○主持人:
國內的檢測機構是否有條件和能力對氣囊糾紛的事故原因和責任進行鑒定?如果廠家不提供有關技術參數,不能鑒定嗎?做這種鑒定的難點在哪?
●朱西產:
通過試驗方法對單個的氣囊訴訟案件進行鑒定幾乎是不可能的。國內、國外的試驗機構都做不到。
目前國內在受理安全氣囊方面的訴訟存在的難點,有技術方面的,也有管理方面的。
○主持人:
主要有哪些?
●朱西產:
比如:取證的困難。交通事故情況千變萬化,對于能夠獲得明確的證據的事故,當然從技術上具備作出鑒定的能力。但有些事故未能及時記錄事故現場,也沒能很好地保留事故車,這種情況就很難處理。安全氣囊技術知識、交通事故分析技術及經驗的欠缺,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在法律方面,目前的問題主要是,幾個檢測機構都沒有從事事故鑒定業務的授權。
對于安全氣囊的質量糾紛,可行的辦法是采用統計方法。從用戶抱怨、事故統計、汽車維修等渠道獲取資料。如果某一車型的安全氣囊同類型的問題出現頻率很高,則由政府部門指定檢測機構對該車型展開詳細調查。由于詳細調查的工作量大、技術難度大、費用高,由用戶自己進行取證是不可能的。國外汽車召回制的基礎就是從這些統計資料中發現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