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6月以來,各地汽車美容店恰如雨后春筍涌現,一些“炒家”汽車美容連鎖品牌也開始發力,亮出一幅志在高遠的宏圖以吸引諸多加盟者。與馳耐普、特福萊等品牌相比,這些品牌的連鎖加盟費相對低廉,有的還信誓旦旦作出“零費用加盟、進貨零付款、返還裝修費、無憂退換貨”的承諾。
“仔細想想應該可以明白,當您覺得怎么算都不吃虧的時候,就該小心了,肯定離陷阱不遠了。”一位業內人士如是表示。
馳耐普汽車美容連鎖中國總部掌門人楊威也坦言,這一新興市場的不規范的不僅讓消費者如墮迷霧,也多少讓投資者感到心里不安。
據他分析,從業人員素質低、缺乏規范的技術操作標準是當今汽車美容服務市場的軟肋之一。很多美容養護工絕大多數是在汽車修理廠的技工,只掌握了一些基本汽車機電原理,對于養護和美容產品的使用基本上是按說明書操作,而極少研究或根本不研究其工作原理。汽車美容養護技術的傳授和更新速度極慢,只能靠老技師的傳、幫、帶,不能適應市場上對養護工的需求。另外,汽車工業的新技術應用越來越廣泛,像電腦系統、電子技術在逐漸升級,非專業養護工根本無法排除故障。
產品質量的參差不齊也阻礙了這一市場的健康發展。汽車美容養護品在市場上以國外品牌居多,其中有符合國際質量認證的優質產品,但也不乏假冒偽劣,甚至國外的垃圾產品,在國外幾十美分、幾美分的產品,進入中國終端市場少則數十元、上百元、多則幾百元,而實際上卻是國外的淘汰產品。國內汽車精細化工行業雖有幾家大型企業支撐,但市場上的銷售狀態并不理想,這其中有消費觀念的原因,也有產品質量、價格因素,當然銷售渠道、市場推廣方面亦有不足的地方。
楊威并不否認汽車美容養護業存在暴利現象。他認為,服務行業的定價差別大雖然屬正常現象,但是目前汽車美容養護工作的技術含量、服務質量而言,收費不盡合理。以汽車封釉為例,吉林的市場價在每輛車800元左右,上海800元,北京600元左右,而實際的成本支出(包括材料、工時、水、電費)也就在200元左右,獲利情況足見一斑。
汽車美容能否避開“陷阱”吃到“餡餅”
是像某些粗陋不堪的路邊店那樣堂而皇之地掛上“汽車專業美容”招牌分羹,還是付出加盟費的代價成為一名“正規軍”進行競爭,怎樣才能既避開“陷阱”又能吃到“餡餅”?這幾乎已經成為諸多有意汽車美容行業的投資者反復思量的一個抉擇性問題。
在相關全國性管理法規缺位的狀況下,馳耐普中國總部副總經理楊海洋表示非常理解投資者對于加盟風險的擔憂。為此他提醒投資者務必要注意六方面問題。
首先,選擇加盟成功品牌還是自主創業,兩者各有利弊。加盟成功的連鎖機構能使投資者很快從一個門外漢逐漸成長為專業經營人員,因為盟主會給您統一技術輔導、統一管理支持、統一設備產品配送,更重要的是給投資者一個知名品牌使用權,不用花幾年經驗去積累創業經驗。當然,投資者要為輕易獲得的無形資產支付一筆加盟金或品牌使用費。相比較而言,自主創業則要耗費投資者更多的精力、財力,同時創業的成功率還無法保障。至于究竟選擇哪種創業方式尚需投資者量體裁衣,因為兩種形式都不乏成功的先例。
第二,選定投資項目前一定要做市場調查。開汽車美容養護店需弄清的幾方面內容有:當地(縣、市)汽車保有量尤其是轎車保有量;轎車的檔次;車主或司機對汽車美容養護的消費觀念是否認可;同城同業的店鋪數量規模及所作的服務項目。理論上城區每平方公里轎車保有量為600部即可投資開1至3家汽車美容養護店。
第三、重視店鋪的選址。商業經營上的店鋪位置屬稀缺資源,尤其是底商旺鋪。所選定的店址前路上車流要大;鄰近最好有同業在經營;要方便汽車右轉進入店內且門前最好少有綠化帶隔離;車速不高于每小時35km。選址不當最易使創業遭受經濟損失,因為消費者消費時要考慮方便性、商業氣氛、性價比等多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