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劣產品多、不正規美容裝飾店多、專業技術人才少、缺少統一的服務標準、缺少管理法規和行業標準。
相信不少北京的車主都會有這樣的經歷,買過新車后,想去汽配城做簡單的美容裝飾,還沒到汽配城大門口,就會有攬客人員湊上前來 ,“先生,貼膜、貼地膠嗎?我們這兒價最低。”甚至還有人不停地跟著車跑,直到進了大門口,看到沒有戲了,這些人才悻悻而走。
而車主也被前后左右圍車轉的攬客人員“熱情”招呼弄得膽戰心驚。如果你真搭茬兒,很有可能就掉進了一個“便宜”的陷阱。
記者的一位朋友前一段時間去汽配城貼防爆膜,僅僅貼了前車門兩塊防爆膜,就被“忽悠”去700多元,過后問一位業內人士,被告知“不是什么正牌產品,頂多也就值300元”。
價格虛高,商家賺取黑心暴利,僅僅是汽車美容裝飾行業存在問題的“冰山一角”。日前記者通過走訪汽配城和采訪一些業內人士發現,這一行業,至少存在五大問題。
偽劣產品多 消費者難識別
據一位業內人士介紹,汽車美容裝飾的利潤主要來自用料的差價以及工時費,有的商家為了得到更多的利潤,常常以次充好。以貼防爆膜為例,一卷知名品牌的防爆膜,出廠價為8000元,而假冒的只要1000多元就能進到貨。膜上印制的供消費者識別的防偽圖案,據說在福建、廣東的一些地方,只需幾十元錢就能偽造,普通消費者根本無法識別。
有的消費者貼了劣質的防爆膜,甚至出現夜間看不到外面情況的現象,給行車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還有的消費者更換了大視野后視鏡,行駛中看鏡時感覺頭暈目眩,遠近距離判斷不清,從而引發交通事故。
不正規美容裝飾店遍地開花
“目前的汽車美容裝飾店,很多都是未經過工商、環保等政府部門批準的非正規店,從業人員也沒有經過專門培訓。”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大多數消費者在給自己的愛車美容裝飾時,并不會去了解美容裝飾店的合法注冊登記情況,更多的是關心價格、產品品牌等因素。由于汽車美容裝飾后短時間內很難辨別質量和效果,使得市場上不少無正規培訓、無專業品牌產品、無專業機械設備、無服務質量保證的“四無”美容裝飾店遍地開花。
據介紹,目前國內專營和兼營汽車美容裝飾的企業約有9000家,從業人員約15萬人,大部分屬于無證經營。
專業技術人才短缺
眾所周知,汽車美容裝飾行業“門檻”低,3~5個人,1把高壓水槍,幾瓶汽車蠟和幾卷防爆膜,再加上幾件簡單的工具,一個小規模的美容裝飾店就可以開張了。
據介紹,一般剛入行的技工只能做洗車、打蠟等初級汽車美容,技術要求不高,而汽車封釉、貼防爆膜等技術要求比較高的專業活,則需要經驗豐富的技術工人來做。
以汽車裝飾為例,現實的情況是缺少專業的汽車裝飾技師,并且這一行業在考核標準上現在還是空白。就拿大家都認為技術、服務相對標準高的各汽車品牌的4S店來說,雖然它們都有自己的裝飾部門,相關的工作人員都經過生產廠家嚴格的培訓,但基本上也只做拋光、打蠟、清理內飾、安裝倒車雷達等裝飾活。對于技術含量相對高的貼防爆膜、封釉等精細活,還是只能找專業技師來處理。由于這種專業技術人才短缺,一些技術過硬的汽車裝飾技師甚至是在不同的裝飾店來回趕場。
業內人士認為,嚴格意義上的汽車裝飾師或汽車美容師的工作范疇,應該包括分析客戶的要求,做出相應的汽車美容裝飾方案,然后做車表美容、車飾美容、漆面美容、汽車防護等方面的不同處理,但目前國內大多數的汽車美容裝飾服務遠遠達不到這種水準。
缺乏統一的服務標準
由于缺乏統一的服務標準,不同的商家之間汽車美容裝飾服務報價相差懸殊。市場上汽車裝飾的利潤率一般會在40%~50%左右,個別商家的利潤率可以達到120%~200%。以真皮座椅為例,賣到4000元的,可能成本不到1500元;成本不到100元的布座套,有的甚至賣到500元以上。
一位業內人士認為,正是美容裝飾行業缺乏統一的服務標準,才導致服務報價懸殊,由于消費者很難衡量服務的質量,長此下去,容易對美容裝飾市場失去信心。
缺少全國性的管理法規和行業標準
據了解,目前國內汽車美容裝飾行業之所以混亂,沒有全國性的管理法規和行業標準的規范是主要原因。汽車工業發展迅速,家用轎車越來越普及,吸引更多的投資者紛紛加入這一行業,出臺相應的管理辦法和行業標準來規范市場是必要的。這樣既能減少和在一定程度上杜絕假冒偽劣產品混入市場,規范生產商和經銷商的行為,又可以讓市場向專業化、規范化方向發展,從而保證廣大汽車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汽車市場的持續升溫,預示汽車美容裝飾行業蘊藏著巨大市場潛力。可以說,我國的汽車美容裝飾行業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如何解決行業中存在的上述問題,需要有關部門認真地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