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出其不意”地宣布,中國人民銀行自2005年7月21日19時起,美元兌人民幣交易價格調整為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作為次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上外匯指定銀行之間交易的中間價。按照這個最新的匯率,在過去1美元兌人民幣長期的8.28元匯率基礎上,人民幣兌美元升值了2.1%。雖然人民幣的升值幅度遠遠低于許多經濟學家的預期,但是這一舉動在國內外還是引起了強烈震動。那么,人民幣的升值對于汽車這樣一個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行業來說,又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呢?
國產車有可能降價
中國的汽車工業目前合資企業占據主導地位,在今年上半年產銷量最大的十大轎車企業中,合資企業就有8個,前5位上海通用、北京現代、廣州本田、上海大眾、一汽-大眾全部是合資企業。在乘用車市場現在的100個品牌中,合資品牌有70多個,占據了80%左右的市場份額。
而這些合資企業生產的汽車,盡管某些車型的國產化率已經很高,達到百分之七八十,但仍有一些關鍵部件需要從國外進口。而更多的車型國產化程度還較低,主要是通過進口散件到中國進行SKD 或CKD的組裝生產,這些零部件的采購都會在海外進行。因此,人民幣的升值將會使這些合資企業能以更便宜的價格從海外市場采購到零部件,從而降低采購成本。以上海通用的國產凱迪拉克轎車為例,這款車目前的售價最低為51.8萬元,人民幣兌美元升值2%之后,這款車的成本可以降低約一萬元。
從中國人民銀行宣布浮動匯率后銀行間外匯市場的反應來看,人民幣兌歐元和日元也有不同程度的升值。7月21日,央行公布利率變動之后的30分鐘內,人民幣兌日元上升了1.2%,而人民幣兌歐元則出現大幅波動,曾經一度出現升值3%,也出現了貶值0.5%,但總體趨勢還是升值的。如果未來幾個月的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兌歐元和日元能表現持續的升值趨勢,那么對于國產化率還較低的一些高檔品牌,如國產寶馬、豐田皇冠以及即將投產的國產奔馳、豐田佳美也將是個利好。因此廣州本田的一位新聞發言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我們的鋼材都從日本進口并以日元結算,因此人民幣一旦升值,企業成本就會下降,再考慮到目前我們沒有出口業務,人民幣升值對于我們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合資企業采購成本下降,給這些企業增加了一部分降價空間。但是由于此次人民幣升值的幅度還較小,企業從中獲益也相當有限,所以,期望近期車市大幅降價也不現實。不過,考慮到2006年關稅再下降25%的因素,再加上專家普遍預測近幾年內人民幣還將持續升值,因此,國產車的價格將持續走低將是大勢所趨。
進口車價有望下降
人民幣兌美元的升值,一個最直接的結果就是,美系進口汽車的降價趨勢已經十分明朗。即使在關稅、運費、保費等其他進口環節的費率視為不變的情況下,僅僅由于實行這個最新的匯率,從美國等以美元結算的國家和地區向中國進口汽車的價格已經立刻下降2.1%。如果如國外經濟學家們的預測,未來幾年人民幣兌美元升值累計達到10%左右,那美系進口汽車的價格也將隨之下降10%。顯然,這個政策首先對美國的三大汽車公司:通用、福特、克萊斯勒是最大的利好。但是,在中國汽車市場美國進口車不占主流,進口車主要來自德國、日本和韓國,由于人民幣兌美元的升值也導致了人民幣兌歐元和日元的不同程度的升值,因此德、日、韓的進口車成本也會下降,整個進口車價也有可能有所下降。
不過,由于國際上的主要汽車廠商都已在中國實現本地化生產,進口車在整個車市中所占的地位微乎其微,加上今年國家已開始實行進口車“落地完稅”的政策,進口商的風險加大,所以進口車的數量在持續減少,而且普遍向高端車型發展,對于一輛售價在100萬元左右的高檔進口車來說,2%的成本降低對整個售價的影響不會太大,所以短期內進口商也有可能不作價格調整。
自主品牌出口難度加大
許多專家已經指出,人民幣升值對于中國產品的出口將非常不利,對于紡織、家電等出口較多的行業將會有不小的打擊。而對于汽車行業,中國汽車的出口才剛剛起步,人民幣的升值,無疑會使自主品牌汽車出口變得更加艱難。
自去年以來,中國國內汽車市場的擴張速度明顯放緩,產能過剩的矛盾更加突出,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的競爭更是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而自主品牌無論在品牌、車型、技術等方面都處于劣勢,為了尋求更大的生存空間,許多自主品牌都走上了出口之路,奇瑞、吉利、中華、長城等在今年都實現了大批量出口。因此有人說,今年是自主品牌汽車打響出口戰的第一年,也是自主品牌在市場困難的環境下進行騰挪的關鍵一年,騰挪成功了,自主品牌就有生存下來的希望。所謂騰挪,主要的是產品的更新、質量水平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市場著力點的轉換。 而自主品牌開拓海外市場的優勢,主要在價格。中國的汽車企業出口車型都集中在經濟型車領域。和其他行業國際市場相比,在汽車領域,中國仍然走的是廉價路線。顯然,人民幣升值,必然引起汽車出口價格上漲,使中國汽車的國際競爭力下降。華晨金杯董事長藺曉剛表示,人民幣升值,將直接導致進口車價格進一步下降,自主品牌依托價格優勢的生存空間,將進一步縮小。
對國際車市也將產生影響
人民幣升值在國際車壇也產生了很大影響。美國底特律的汽車分析師指出,中國自加入世界貿易組織5年以來首次調整人民幣匯率,允許人民幣元兌美元的價格有所變動,這一舉動將會提高在中國制造、在美銷售的商品的價格,它也會對美國的制造業如底特律的汽車工業帶來經濟利益,至于能帶來多少還取決于其他亞洲國家如日本、韓國等如何反應。
過去,美國商界曾抱怨說,由于中國、日本、韓國人為的低匯率,使得美國制造的產品價格更高,在亞洲很難銷售,而使中國的產品更便宜,更容易銷往國外。這種對亞洲制造商有利的匯率使得豐田、本田和現代等競爭對手能夠在美國銷售的汽車上加裝數百美元的配置卻不用加價。再過幾年,中國的汽車車商如奇瑞、吉利等也計劃將它們的低價汽車在美國銷售,對美國汽車制造商形成又一重挑戰。
華盛頓汽車貿易政策委員會的總裁斯蒂芬·柯林斯說,中國還必須經過一系列的變動才能達到一種新的平衡的局勢。但是人民幣的小幅升值,還不足以平息美國國會中關于中國商品出口會影響美國經濟的恐慌。
美國的貿易赤字在2004年達到創紀錄的水平并且今年還在擴大,其中中國占了很大一部分,美國的立法者擔心這將導致美國出現失業潮。由于制造業的就業職位在不斷減少,包括底特律的汽車制造商和零部件商已計劃要削減數千個職位,再加上中國的貿易順差在不斷擴大,已使得美國制造業者聯合會和美國汽車工人協會等工會組織要求采取更強硬的貿易政策。
相關鏈接:人民幣升值 對老百姓購車會有哪些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