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學是汽車專業,所以愛折騰車,畢業出來沒有從事汽車方面工作,可能是有些許遺憾,就更喜歡折騰了。我之前說了這么多,你應該看得明白,我愛折騰的是油耗情況,或者說油耗水平,而不是油錢,更不會是一個月多或少的幾百元的油錢,只是單純喜歡觀察車的油耗。我折騰車這么多年,都要一年幾萬的預虧(其實誰誰買車用車的都是要虧,只是多少的問題,折騰豪車,或者玩動力改裝的就更不用說了)都沒說半句。這些年這幾臺車的話,就說上一臺豐田逸致,14年底買,剛賣換的280,再上一臺雅閣八代,11年買,14年底賣,當時換逸致。你說的對,幾年就賣,損失不少,但車是消費品,成本控制和技術更替越來越先進,配置越出越高,價格卻越來越低,每每二手賣出的時候,幾年過去,已翻天覆地,那舊車也自然更打折,加上排放標準的日益嚴格,舊車的命運也是只能如此。這次為了能早些換280,為騰出名額(我們這里限牌),賣出逸致時直接在XX車報價比同網同品低20000(第一次網上賣車主要是試試新鮮,就沒考慮置換。后來才知道夏朗還有個置換補貼),買家還價,再低3000,掛出三天內就成交,手續一辦好騰出名額當天馬上訂了的280。那問題來了,我為什么這么關注油耗?因為車的油耗水平代表很多很多,在節能技術上,在動力性和經濟性配搭的平衡或側重上,在發動機燃燒效率提升上,以及轉向系統、變速箱類型等傳動系統的設計合理性上,還有各種聯動傳動部件組件對能量的消耗和損耗等等,以及使用的材料和各種熱處理技術的不斷改良,能否設計到理想,都是綜合正相關,又或者說,是一種品牌車廠綜合水準的體現。這次換車中途本來已談好銳界7座,促銷沖量優惠還很大,18款官降2萬后,再降4萬,再送五年質保,后來了解銳界在設計上原來沒有任何節能模式,覺得產品設計不合理,直接放棄。其次是,一臺車總要由新入舊,觀察油耗變化也是判斷和分析車輛綜合損耗程度的重要指標,也是某個角度判斷車輛剩余價值的指標。我還清楚記得,那時候觀念不同,早期車也貴,第一臺車我共開了八年,最后兩年的油耗達30升每百公里,記得那時還是2002年,才是2塊多一升油,一個月正常用車,油費要3000,驚不驚喜,意不意外?60多升的油箱加滿,開200多公里就沒了,基本每星期要加3次油,一出車,不是去加油,就是去加油的路上,那不是叫油老虎,應該叫油大象,當然,當時那臺也是7座MPV,2噸級別,而且是V6,3.0升,日本馬自達,不舍得賣掉,后來另外買了一臺省油的車平常代步,有時才用用,再挨了一年,由于經常不開,老愛壞,然后維修,最后很便宜買掉了,賣掉的錢好像還不夠最后這一年的維修費,其實有時反過來看,也就是那么一回事。再說一個油耗的事例,僅供大家朗友參考:我之前提到的兩臺車,同樣是由新入舊三年多,同樣是1.5噸級別的車,豐田的逸致油耗水平并沒有降低,而且越開越順,賣掉時都有點不舍,但換車就一定要賣。而本田的雅閣,油耗是越來越大,我賣掉的時候市區油耗已達15-18升,達到了2噸車的境界。
0有用
0踩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