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50年代,本田剛開始生產摩托車的時候,戰后初建的日本無法提供合適的設備,本田先生重金從歐洲買回設備,提升產品的品質。歷史證明本田先生非常有眼光,用一句中國古話,欲先攻其事必先利其器。現在是2017年,難道我們的眼觀還不如60年前的本田先生?比造車更難的是制造生產車輛所需要的設備工具。在數控加工設備領域,世界兩個頂峰,日本和德國。韓國還在后面很遠呢。全球經濟一體化不假,不等于全球質量完全一樣,哪怕質量一樣,成本一樣嗎?采購設備都不便宜,買貴了,產品成本也就拉高。產量再上不去,攤銷就更高了。韓國車這幾年的進步有目共睹。顏值高,價格親民。但是韓國在汽車方面的一直跟跑。至今美日德汽車還在領跑世界潮流。強者才能有機會領跑。但是現實真的在打臉啊。就是結構相對簡單摩托車自行車,韓國也沒能趕得上日本和歐美等國家。
0有用
0踩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