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世汽車:國外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目前發展的現狀怎樣?有哪些領先國內的地方?段志輝:國內外的電動汽車差距不太明顯,實際上主要是在電池和動力系統集成,其它方面差距不大,其它差異都是相對較易縮小的。混合動力方面,國內外還有明顯的差距。原因主要在于,國外發動機和變速箱等相關技術是整體集成的,這方面中國的底蘊還不夠足,比如阿特金森專用發動機,將發動機的熱效率從35%提升到40%-42%。再比如變速箱,中國在三、四年之前才開始量產自己研發的自動變速箱。在此基礎上,去發展混合動力選擇余地比較小,技術支持比較弱。這些原因造成了中國的混合動力這方面動力系統比較弱。但我們現在還是取得了很大的進展,除了比亞迪、榮威還有很多車企做出來混合動力,奇瑞、科力遠分別做出來和國際主流技術相同的混合動力,這就說明我們的技術還是在進步。此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非插電混合動力目前還沒有得到應有的相關財政補貼,這樣非插電混合動力和國外的差異就更大了。但是沒有關系,因為混合動力不管是否插電,其關鍵技術是沒有太大差異的。所以,現在國家通過財政補貼來支持插電式混合動力,等財政補貼退坡之后,也許這方面技術又會轉移到非插電式混合動力,技術方面是共享的。蓋世汽車:這些技術路線各有何特點,未來應按何種模式發展?是否有所側重?段志輝:據我判斷,電動汽車未來也許會走兩種極端,一種是像特斯拉這樣酷炫兼具高性能的,國內也可能會出現類似的一些品牌;還有一種會應用在中國廣大的鄉鎮,目前很多鄉鎮對電動汽車有很大的需求。最初我認為電動車成本高,不太相信電動車有市場。但是,有一次我到鄉鎮去,發現有大量三輪機動車,用低成本電動車取代這樣的三輪車是有很大市場的。中國幅員遼闊,對電動車會有多層次的需求,很多人每天開十幾公里不到,只需要短程代步,這部分市場也很大。還有,城市有大量的電動自行車,雨淋日曬,很不方便。將兩輪電動自行車升級換成小型低成本的四個輪的電動汽車,駕乘者可以擋風遮雨,夏天還有空調,這部分將會有一定的市場。這種低成本電動汽車在短期內不會和長行程的傳統汽車直接沖突,因為它們分別有對應的市場需求。插電式和混合動力技術大多數是一致的,沒有太大的差異。總體來說,采用這種技術的汽車類似傳統燃油車,加滿油就能開。不像電動車,如果電池沒電只能充完電再開,時間較長。所有的混合動力汽車,不管是否插電式,只要有汽油就可以不受限制的開。對新能源車的財政補貼退坡或取消后,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鼓勵,很可能從諸如上牌照、限購等角度上來支持,這樣PHEV插電式還能在一定時間內受到比較大的鼓勵。目前插電式電動汽車比純電動汽車成本要低一點,使用也更方便,加油后馬上就能開走,家庭第一輛車很可能是插電混動車,而不是電動車。在油耗嚴格限制的情況下,非插電混合動力汽車會有其發展需求。國際上很多車企賣了上千萬輛混合動力汽車,他們早就沒有政府補貼了,但是這部分還在繼續發展。非插電混合動力汽車實際上能節省30%-40%的油耗,更重要的是除了降油耗外,對大城市的排放能改善很多。(來源:蓋世汽車(上海)有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