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10月12日發布數據顯示,1至9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73.46萬輛和72.15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73.05%和81.05%,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55.46萬輛和54.05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58.94%和66.19%;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7.99萬輛和18.08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38.04%和146.87%。面對這么龐大的新能源汽車,尤其是純電動汽車市場,其動力電池能量來源問題無疑是一塊巨大的蛋糕。到底該怎么解決電動汽車電池能量來源?今年,北汽新能源宣布“向私人用戶開放換電市場”,看起來好像為解決當前電動汽車“充電難”的現象,另辟了一條蹊徑。蔚來汽車,也宣布實施換電站,對其售出的ES8,用戶可以選擇只租不買的換電模式。其實,在新能源汽車推廣之初,就有人提出了以“換電”模式來解決能量來源的問題,即通過集中建設充電站,采購大量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實行集中充電,當電動汽車沒電時,前往充電站更換電池的一種運營模式。實際上,這種換電模式看起來很美好,做起來卻很難。首先,換電模式前期投入成本巨大。建設充電站,不僅僅是采購一批電池包就行的,它需要場地、員工、充電設施等方面進行投入,而這些投入無疑是巨大的。追求利潤是企業的終極目標,投入必然是為了利益。充電站投資巨大,難免會轉移到消費者頭上,很難說,換電池模式的價格不會比充電貴很多。其次,目前電動汽車電池包規格不同。如果充電站真的建造起來了,你能不能知道今天會有多少某種品牌型號的汽車將要前來換電池?第三,換電池的過程比較繁瑣。有人認為,充電站換電池會像燃油車加油一樣迅速,給車主帶來很多的便捷,其實,這是大錯特錯的。我曾經在4S看過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更換電池,也與技師聊過電動汽車更換電池。目前更換電池時,需要把座椅卸下,把十多組電池包的固定螺絲擰下,松開電池包間的連接帶,然后才能把一個個電池包小心翼翼地卸下。這一拆裝過程,起碼得幾小時。第四,現在充電樁建設已經較為普及了,快充技術也有了長足的發展。像比亞迪電動汽車,半小時就能用快充充滿80%的電量,這已經挺方便了。而且,充電樁的建設比充電站靈活、方便得多,只要愿意,每個停車位都可以建設充電樁。最后,羊毛出在羊身上。用戶到底選擇只租不買模式花費高,還是選擇買下電池自行充電更合算?也許,蔚來汽車和北汽心里明白得很。市場是檢驗構想的唯一裁判。遍地開花的充電樁和只能在新聞中看見的換電站,孰優孰劣,一目了然。
0有用
0踩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