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甚至逐步取消,使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進入了異常激烈的狀態。對于車企而言,究竟要靠什么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或者說,究竟應該從哪些方面提高自己的競爭力?新能源汽車競爭,主要體現在新能源車企之間以及新能源車企與燃油車企之間。車企成功的唯一標準,就是利潤。只有獲得更高的利潤,車企才是成功的。在補貼時代,高額補貼,能讓新能源車企坐收高額利潤,但后補貼時代,只有技術、服務與價格才是車企制勝的關鍵。1.價格。新能源汽車剛起步不久,無論是配件還是研發經費,都使其終端售價居高不下。要想獲得利潤的關鍵是打開銷路,擴大市場規模。不過,在當前,價格因素是決定消費者是否購買某種產品的根本原因之一,沒有親民的價格,產品質量再好,也無濟于事。因此,新能源車企要想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取勝,必須通過技術提升與開源節流來降低造車成本,以保持新能源汽車親民的終端售價,提高與燃油車直面競爭的能力。2.技術。新能源汽車在技術理論上是先進的,但實用性還不是很完備,這集中體現在續駛里程不穩定和充電時間不夠快方面。受電池技術制約,當前電動汽車續駛里程雖然可達500公里,已初步具備與燃油車直面競爭的能力,但續駛里程受低溫和車速影響較大,“里程焦慮”并沒有完全消失;再加上充電速度不快,使新能源汽車在與燃油車的競爭中尚無十足把握。因此,當前新能源汽車迫切需要解決充電速度和續駛里程這兩大問題。3.服務。新能源汽車在動力系統上與燃油車截然不同,其維修人員必須具備電工資質,這使新能源汽車維修人員比燃油車要少得多,維修服務網點也相對較少。服務至上,不是一句口號,更要實實在在得到落實。因此,要想讓新能源車企得到發展,車企必須強化服務意識,讓消費者能得到實實在在的服務,讓消費者的口碑制勝。4.質量。沒有好的質量,價格再實惠,服務再好也無濟于事。尤其是安全性能方面,新能源車企一定要嚴格把關,切切實實按國家標準制作、檢測,堅決不把未經驗證的產品推向市場。
0有用
0踩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