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短期來看,到2020年,電池單體能量密度有望超過300Wh/kg;從中期來看,2025~2030年,能量密度有可能突破400Wh/kg,但目前這一數值還停留在實驗室階段,2025年產業化無望;從長期來看,即2030年之后,鋰硫電池、鋰空氣電池等新技術的發展有望將能量密度推高至500Wh/kg以上,但目前來看未知因素太多,產業化前景渺茫。“今后10年甚至更長時間要立足于能量密度300Wh/kg左右的電池,更高能量密度的新型動力電池技術產業化前景未知。”基于這一判斷:“電動汽車暫時不適合城市間交通。未來十年內,電動汽車適用于城市內部交通,可替代部分燃油車功能。”:“以單體能量密度300Wh/kg及系統成本1
元(
查成交價|
參配|
優惠政策)/Wh的電池裝備A級及以下乘用車,已能夠滿足城市內部出行需求,從綜合經濟性來看,已經可與燃油車相競爭。不過,電動汽車續駛
里程(
查成交價|
參配|
優惠政策)在高速行駛工況下會顯著下降,以當前電動汽車技術水平,難以滿足城市間的交通需求。”而對于快充方案,:“當前的高比能量電池不適合快充。首先,電池循環壽命與充電倍率有明顯關系,快充會導致高比能量電池折壽;其次,快充過程中電池溫度升高較快,帶來安全隱患。”而對于傳言的禁售燃油車,中國沒必要這么做。“內燃機技術已經并將繼續發生重大進步。汽車制造商圍繞清潔低碳,加強內燃機技術的創新開發,不斷取得新進展,汽車污染物排放大幅下降。目前先進燃燒、高增壓和小型化、多系統多變量控制、余熱回收、智能停缸、缸內噴水等新技術加速開發,國際內燃機界把有效熱效率達到60%作為“短期”奮斗目標,長期的“極限”是有效熱效率達到85%。”“我們必須加大投入,加強創新,扎實推進內燃機技術的進步。”曹湘洪直言,未來幾十年內,是內燃機車和新能源汽車并存的汽車動力漸趨多元化的時代,EV和FCEV汽車的產銷量及市場占有量會逐步增長,但內燃機仍會占據主導地位。
0有用
0踩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