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國家財政部正式發布了2018年的新能源車國家補貼政策,新的補貼政策調整提高了補貼的技術門檻,并細化了包括續航里程、電池能量密度、能耗水平補貼的技術指標和檔位,這也使得各車企不得不提升自身技術水平,以滿足日益嚴苛的標準。2018年新能源補貼政策出爐千呼萬喚始出來,2018年新能源車補貼政策正式出來了:純電動車標準補貼最低為1.5萬元,最高為5萬元,插電式混動車補貼為2.2萬元。續航要求提高新的政策要求純電動乘用車30分鐘最高車速不低于100km/h,補貼門檻從續航100km提升至150km,細化了不同補貼檔位的里程區間,從3個檔位增加至5個檔位,續航400km或以上才可以拿到最高檔的補貼。由此可見國家在鼓勵高續航車型,淘汰低續航車型。按照去年的情況來看,大多數入門級車型的續航里程都在150-200km之間,而到了2018年,它們的國補金額將會減少至1.5萬元,降幅高達58%,如何提升入門級電動車的續航里程成為了各廠商的當務之急。能量密度要求提高除了提升對車輛續航里程的要求之外,新政關于電池能量密度的標準也有大幅提高。2017年政策中只提到了,電池能量密度不得低于90Wh/kg,且對于能量密度高于120Wh/kg的車型,給予1.1倍補貼,而2018年的新政同樣對該標準進行了細化。具體如下:1. 105-120Wh/kg的車型按 0.6 倍補貼;2. 120-140Wh/kg的車型按 1 倍補貼;3. 140-160Wh/kg的車型按 1.1 倍補貼;4. 超過160Wh/kg的車型按 1.2 倍補貼。這樣一來,只有電池能量密度高于120Wh/kg的車型才能夠拿到全額補貼,高于120Wh/kg便可拿到更多補貼。電耗部分要求明確電耗部分的標準相對復雜,先來看一下官方給出的計算公式:按整車整備質量(m)不同,工況條件下百公里耗電量(Y)應滿足以下門檻條件:m≤1000kg 時,Y≤0.0126×m 0.45;10001600kg時,Y≤0.0045×m 12.33。簡單來說,就是不同質量的車型套入對應的公式,計算出的結果與廠家標定的結果進行對比。廠家標定的百公里耗電量優于門檻(Y)0-5%的車型按0.5倍補貼,優于門檻(Y)5-25%的車型按1倍補貼,優于門檻25%以上的車型按1.1倍補貼。插電混動的補貼則保持原先的條件,補貼金額下降了2000元。燃料電池汽車的補貼政策未變,補貼標準為6000元/千瓦,最高補貼標準為20萬元/輛。
0有用
0踩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