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肯定的是,在車的保修期內,只要你做完保養,車就壞了,4s店當然有責任!如果過了保修期,這種情況還是不一樣的。就我個人在4s店的經歷來說,一般有兩種處理方式。一、保養項目中的修理很多汽車公司對其授權4s店的售后服務考核有一項:一次返修率,在4s店稱為返修率。這是一個非常硬性的指標,是4s店保養技術和客戶滿意度的重要體現。所以4s店對每一位客戶的每一次保養都非常積極嚴謹,保養結束都有一套質檢流程,這是為了保證保養質量。然而,意外總是會發生。如果剛出廠或者短時間內故障再次出現,那么4s店是責無旁貸的。而且每次維修更換零件也是有保修期的。換句話說,在你的正常維修項目中,所有涉及到的新零件都會重新開始固定保修期。第二,維修后,項目外故障選擇4s店服務。除了價格因素之外,影響客戶體驗的兩個主要方面是類似問題的重復維修和維修導致的其他故障。尤其是后者,客戶難免會有疑慮。作為4s店,當然這是他們最不希望的。判斷工程外故障與本次維修的關系,是4s店承擔多少責任的重要依據。比如一次基礎保養,施工范圍僅限于發動機,但剛幾天后發現前輪軸承壞了,前輪軸承屬于底盤系統。所以這樣的故障和剛剛做的保養沒有直接關系,4s店對這樣的故障不承擔責任。但如果前輪軸承剛換過,過一段時間就會發現傳動軸外面的防塵罩壞了。雖然不能解釋為更換前輪軸承造成的,但在施工過程中會涉及到驅動軸的拆卸。所以,從邏輯上講,4s店應該對施工過程和故障之間的直接聯系負責。也就是說,在4s店的客戶群體中,4s店會根據來廠客戶的數量或消費情況,在內部體系中將客戶分為優質客戶和忠誠客戶。無論是質量還是忠誠度,即使出現與工廠無關的新故障,他們也會享受很高的折扣。相反,他們應該做好吵架的準備。畢竟4s店口碑不錯。
0有用
0踩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