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車子上裝的渦輪增壓和機械增壓有什么區別?
渦輪增壓和機械增壓是目前發動機兩種主要的增壓方式,兩者最大區別在于驅動增壓器的方式不同。機械增壓優點在于增壓器直接連接在曲軸皮帶輪上,依靠曲軸帶動增壓器工作,所以增壓器可以隨著發動機轉速同步工作,沒有渦輪增壓的遲滯問題,發動機動力輸出比較線性,開起來感覺更接近大排量自吸發動機。缺點是受到曲軸轉速限制,在高轉速狀態下增壓效果一般,同時增壓器成本高于渦輪增壓,后期還需要保養維護。
渦輪增壓是使用最廣泛的增壓結構,渦輪增壓器是利用發動機廢氣推動提供增壓的,渦輪增壓有著結構簡單,成本低,高轉速動力持續性好等優點。渦輪增壓最大缺點在于動力遲滯,如果想讓廢氣推動渦輪工作,需要讓發動機達到一定轉速,在發動機沒有達到這個轉速之前,發動機的動力會比較弱,所以這個動力遲滯是渦輪增壓最大的缺點,不過隨著雙窩管,低慣性,可變截面渦輪增壓器的使用,現在渦輪遲滯的問題已經很小了。
如果后期想改裝增壓的話,兩種結構都不簡單,除非有成熟的升級套件,不然后期改裝風險很大。要么動力達不到預期的效果,要么有可能會損壞發動機,所以想后期改裝的朋友還需要慎重
兩者的區別就是:機械增壓是靠發動機自身動力驅動的;渦輪增壓是靠發動機排出的廢氣驅動的。
機械增壓,是肌肉車一大標志,喜歡看美國大片的人應該不會陌生。事實上一開始所有的增壓 汽車 都是機械增壓,后來有了靠廢氣驅動的增壓器才有了區分。
機械增壓分很多種,如離心式、魯茲式、螺旋式。所以可以看到那些引擎蓋上凸起的進氣口,看起來很唬人,其實下面通常是機械增壓器。有的增壓器直接超出引擎蓋很高一大坨,還能看皮帶和飛輪在轉,要是配上V8,牛逼的一匹。
機械增壓因為是連接曲軸的,只要啟動就開始增壓了。他的優點就是不需要額外的排氣量,壓力提升線性,動力連續性很好,和自吸車沒有區別,但動力更強。機械增壓穩定性好,且不懼高溫。缺點除了重量更大、結構復雜、成本更高外,因為機械連接,兩者轉速高度同步,轉速達到一定比值后,機械連接就成了羈絆,增壓器無法獲得更大的轉速和進氣量。所以機械增壓在發動機高速運轉時是不如渦輪增壓的。
渦輪增壓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我們帶常見的T的都是渦輪增壓。渦輪增壓由于靠發動機排出的廢氣驅動渦輪,帶動同軸異室的另一個渦輪吸氣增壓。在發動機低速運轉時,廢氣量不足以驅動渦輪,這時就有了一個空檔期,而當廢氣足以驅動渦輪時,渦輪有一個由慢而快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渦輪遲滯現象。渦輪遲滯使動力連接突兀,往往不來就不來,一來就比較猛,不那么容易駕馭,乘坐感受差。由于廢氣溫度高,渦輪增壓器工作環境不好,要是降溫和潤滑效果不好的話很影響壽命。但是,渦輪增壓體積小,結構簡單,成本彈性空間大;且當發動機高速運轉時,渦輪增壓器沒有連接的羈絆,能獲得更高的轉速和更大的進氣量,所以極速下渦輪增壓帶來的動力表現更好。
一般情況下,小排量發動機因為需要高轉速運轉才能帶來足夠的動力,所以小排量發動機用渦輪增壓更有優勢。大排量發動機則相反,不必靠高轉速,機械增壓的線性顯得更有優勢;但不代表大排量發動機一定會用機械增壓。現在一些車上,已將兩者合二為一,低速機械增壓,高速渦輪增壓。
區別是渦輪增壓在轉速達到一定量時才介入工作,機械增壓是只要啟動就介入工作。在實際駕駛中渦輪增壓介入時會有一定的延遲感,機械增壓和自然吸氣一樣感受會更平順。但耗油量因為機增會占用發動機動力會更高一點點
渦輪增壓用廢氣驅動渦輪增壓,
主要是性能車與普通車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