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nc是什么
sync(意指Synchronize,即“同步”)為UNIX操作系統的標準系統調用,功能為將內核文件系統緩沖區的所有數據。
sync作為C語言的函數之一,sync()一般以void sync(void)的形式在unistd.h內聲明。該函數也可以從命令行執行sync命令的方式調用,同時在其他程序語言(如Perl)中也有名字與之相似的函數。
UNIX中還有一些與sync相似的系統調用,如fsync與fdatasync。其中fsync負責寫入所有與特定文件描述符相關的緩沖區數據;fdatasync功能與fsync相似,但只負責寫入文件中被變更的數據,而不會修改文件的元數據(如文件屬性)。
sync在數據庫中的應用
在對數據進行修改操作(包括增、刪、改)時,被修改的數據一般僅是暫存于基于內存的寫入緩存,而當掉電時這些修改便會丟失;而為保證數據的持久性,數據庫必須使用某些形式的sync,以確保修改的內容切實寫入非易失性存儲器,如PostgreSQL就使用了多種sync類調用(包括fsync與fdatasync)來達到這一目的。
但是,對于旋轉尋道的硬盤來說,每次旋轉只能完成一項“提交”操作以將客戶端的修改寫入,因此每秒最多只能完成幾百次的“提交”操作;而若關閉fsync的限定來放寬要求,則可大幅提升性能,但同時也會帶來系統崩潰后數據庫損毀的潛在危險。有鑒于此,數據庫也使用囊括最近修改信息的日志文件(一般比主題數據文件小得多)來保障可靠性:根據日志文件,系統管理員可以在系統崩潰后準確地重做修改操作,以此即可減少對主要數據文件的sync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