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玻璃是如何制造的?
汽車玻璃一般以硅為主要成分,通過浮法工藝制成平板玻璃后,再加工成鋼化或夾層玻璃,制造過程包含原料混合、加熱、切割、磨邊等多個環節。
汽車玻璃大多采用硅玻璃,其中氧化硅含量超過70%。浮法工藝讓玻璃漂浮在錫液面上,這是制造平板玻璃較為先進的方法,生產出的原片有多種厚度規格,還有透明和帶顏色之分,后者是加入了著色劑。
制造時,先將原料混合,通過皮帶機輸送并撒入碎玻璃,卸入窯頭料倉,熔窯以天然氣為燃料并自動調節比例。玻璃加熱到軟化溫度后,經不同冷卻強度的風柵冷卻,生產出區域鋼化玻璃。若要制成夾層玻璃,可采用膠片法,在兩片玻璃間夾置膠片,加壓加熱即可。
之后是原片切割環節,操作時要注意玻璃紋路方向、壓力、刀輪等,還要使用切割油。切割后的玻璃需要磨邊,以去除棱角和細小裂紋。
汽車玻璃制造環節眾多,每一步都影響著其質量和性能,承載著保障安全與提升駕駛體驗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