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間測速在高速上是什么
區間測速是高速上檢測車輛通過相鄰測速監控點間路段平均速率的方法。
在高速上,區間測速通過在同一路段的兩個相鄰位置架設攝像機,構建監控抓拍系統。當車輛通行時,系統會對其進行兩次實時監控與抓拍,精準獲取車輛行駛速度、交通流量、牌照號碼等關鍵信息,并傳輸至相關數據庫處理。例如,若某區間測速路段長10公里,限速每小時100公里,車輛跑完該路段理論最短用時為6分鐘,若用時少于6分鐘,便會被認定超速。
區間測速的出現,有效彌補了單點測速的不足。單點測速只能監測車輛在某一特定點的速度,容易使部分駕駛員在測速點前臨時減速,過后又超速行駛。而區間測速關注的是車輛在一段路程內的平均速度,讓駕駛員在整個區間都需保持合理車速。它為打擊違章超速等違法行為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持,能更準確地判定車輛是否超速,大大提高了道路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