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的排量不算小,個人意見,機械增壓要稍微好一些。渦輪增壓的原理利用發動機運轉時所排出來的廢氣,用廢氣來轉動渦輪增壓器中的排氣側轉子,而排氣側轉子與進氣側轉子是同軸異室,當渦輪增壓器排氣側轉子達到一定轉速時,帶動另一側的進氣側轉子,使進氣側轉子引進外來的新鮮空氣,經過壓縮倒入進氣歧管內,因此渦輪增壓發動機的進氣是非自然方式,是經過“吸進來,再壓縮“所以空氣壓力是大于大氣壓力的。渦輪增壓不消耗發動機的動力,而且渦輪增壓器轉速極高,所增壓力也比機械增壓器高數倍。但由于渦扇有慣性,中間軸承也有相當大的阻力,廢氣突然增多時渦扇轉速不會再同時提高,這也就是渦輪遲滯。渦輪增壓發動機主要用于小排量發動機,增壓力道強,小排量能壓榨出超強的動力,比較省油,主要是為了滿足家用汽車的發動機需求。但是渦輪增壓發動機結構比較復雜,故障率也比機械增壓要高得多。機械增壓發動機的壓縮機的驅動力來自發動機的曲軸,一般都是利用皮帶連接曲軸皮帶輪,間接將曲軸運轉的扭力帶動增壓器,達到增壓目的。機械增壓的特征,除了在低轉速便可獲得增壓外,增壓的動力輸出也與曲軸轉速成正比,即機械增壓引擎隨著轉速的提高,增壓器輸出隨之增強,因此機械增壓引擎的操作感覺與自然吸氣極為相似,卻能擁有較大的馬力與扭力。但是增壓器會消耗發動機的動力,它的轉速隨發動機轉速而改變,不會出現增壓滯后的情況,發動機低速運轉時效果極好,但它受發動機轉速限制,發動機在高速狀態下它會增壓不足。機械增壓主要是面對大排量發動機,因為機械增壓需要發動機有足夠大的扭力帶動機械增壓器,同樣需要發動機的主要出力段在低于4500RPM的低速段,因為高轉速下機械增壓器會變成發動機的負載,導致增壓帶來的功率增長還不如增壓器耗費的功率,那就入不敷出了。所以機械增壓發動機主要搭載于大排量的跑車或者大排量的越野車上,而普通家用車則都是搭載的渦輪增壓。
0有用
0踩
回復